返回

穿成吕雉心尖崽

关灯
护眼
第 214 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

第214章

叔孙通瞳孔放大一瞬,却没有在心底批判皇帝的异想天开,而是郑重询问发生了什么。

此时郅都已经领命离去,内殿只剩君臣二人。刘越也不见外,拉着他相对而坐,亲自给他倒了碗蜜水,恍然不觉叔孙通眼底的感动,继而解释:“南越王孙愿与我大汉同甘共苦……”

叔孙通震惊了。

待了解前因后果,他来不及愤慨,捧着碗感叹:“王孙真是我大汉可亲可敬的朋友啊。”

他是真没料到,短短不到一月的“熏陶”,竟是让赵离整个人都发生了变化,该说是陆贾教学能力太强,还是他们小看了赵离对礼教的渴望?

这样的思考只是一瞬,天子召他来的目的在哪里,叔孙通再明白不过了。那张略显精明的脸浮起了冷笑:“赵佗小人之心,无非是畏惧我大汉在番禺施加影响,才耍这不入流的手段……”

“不愧是前秦有难,南逃自立的亡国之臣!”

气冲冲地对着皇帝骂了南越王几句,要多讥讽有多讥讽,那功力,没有八百年水平都骂不出来,刘越心里顿时舒畅。

见陛下听得高兴了,叔孙通喷出一口气,又说:“可惜我那些学生,只能受这些罪喽。”

刘越点点头。

天高皇帝远,那些儒生只能自己熬,顶多靠着医者的照拂,祛除一些身体上的疾病。可医者也不是万能的,什么时候丢了命,又有谁知晓?

君臣就着赵佗的诏令讨论了一番。除去宗主国告知藩属的必要强硬措辞,需要他这个奉常草拟(因为负责此项的陆贾不在),叔孙通还真的思考起刘越方才的玩笑话——赵离入汉籍,唯有前来长安当质子一途,思来想去难免浪费。

可登上南越王之位……

乍一听很离谱,细细一想,太子赵仲始是他爹,赵离乃是正儿八经的太子嫡次子!虽说上头有一个更名正言顺的哥哥在,可继位的事,又有谁说得准?

朝鲜六王子那么个小娃娃,都能躺赢当新的朝鲜王,可见世上无难事,只要肯谋划。

叔孙通整个人都精神了,一双眼绽放着炯炯光芒,压低声音道:“陛下,我们何不仿照朝鲜旧例,扶持新的南越王呢?”

……

刘越用赞许的眼神望着他,狗头军师刚好讲到点上了。

皇帝翘起腿,一根手指竖了起来,同样压低声音和叔孙通说:“一切的关键,便是赵佗的头疾能不能痊愈。”

叔孙通凝神一想,急了。

早知道就不派淳于意南下了,这般妙手回春的医术,万一给人治好,他岂不是吐血三升?

正当他想说些什么,刘越笑而不语,那笑容有些坏,也有些意味深长。

叔孙通立马反应过来,淳于神医……乃是根正苗红的皇帝的人。

淳于意出发的时候,说不准携带了什么使命……

叔孙通暗地里嘶了一声,脑筋急转,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

原来陛下早就有了计策,为此,竟是下了这么大的一盘棋!

想必从赵离赴汉,这一盘棋就开始了,命陆贾“教学”是其一,其二,便是算计赵佗下台,让淳于意暗中发力,扶持亲汉的赵离登位。

叔孙通越想越是心惊,陛下他……才十五岁啊。

一时间既自豪又激动,世上又有哪位君主,会亲自给臣子斟茶,拉着臣子入座呢?

他捧着蜜水,竟是控制不住地吸了吸鼻子:“陛下英明绝世,通拜服!”

刘越:“……?”

刘越眼睁睁看着叔孙通不知脑补了什么,对他露出一副忠贞不二愿肝脑涂地的表情,最后脚步发飘地告退了,不由陷入沉思。

咸鱼的人设怎么越来越不对劲了,他问赵安:“我方才说了什么,让奉常公失态至此?”

赵安毫不犹豫道:“陛下才貌之俊,举止之慧,叫奉常公折服……”

刘越:“……”

这样纯拍马屁的人,他就不应该问,刘越把南越的密信放在一边,开始日复一日的读书日常。

等到夕阳西下,他伸了个懒腰,忽然想起了什么,随口叮嘱赵安:“若是汾阴侯府周菱有动静,记得禀报我。”

赵安吃了一惊,面上不显:“诺。”

……

赵安故作镇定地离开宣室殿,脸上笑开了花。

那笑容都快比牡丹还灿烂了,脚步轻快至极,路过的宫人问完好,抬头无一不吓了一跳。

别看赵安在皇帝面前插科打诨,实则在宫人里头积威甚深,从前做梁王大管家的时候,他自有一套御下手段,如今待在未央宫,也将上下梳理得井井有条。

这般的情绪外露,实在不常见,众人不禁猜测了起来,难不成赵谒者家中有了什么喜事,还是陛下又赐了赏?

赵安正往长乐宫去。他作为离陛下最近的内侍,常常被太后召见,太后心疼小儿子,连带着他也成了太后跟前的红人。

渐渐的,他也成了太后放在幼子跟前的“眼线”——说眼线也不尽然,充其量就是递奏疏的跑腿,或是两边的传话筒。对于皇帝陛下的日常,太后每每问起,他都是知无不言。

这也是经过刘越默许的。阿娘的关怀,自己怎么会拒之门外?

如今长大了,就无法像小时候那样,像一头黏人的小象,让母后为之遮风挡雨;他要为母后遮挡风雨,自然不能让她担惊受怕。

他做不到时刻在长信宫陪伴,能做到的便是不加以隐瞒。

皇帝陛下自得于自己的男子汉做法,殊不知母后在和人讨论他的少年心事。

年关一过,便有几位勋贵前来旁敲侧击,都瞄着皇后的位置呢,想从太后这儿探探口风。他们也知道今时今日,和惠王在位时的状况不同,陛下无需与吕氏联姻来增强后盾,指不定太后挑人,只会挑陛下喜欢的。

但喜欢归喜欢,身份总是第一位的,再怎么选,皇后也必定是一位贵女,再缩小点选项,就是彻侯之女。

既如此,也不怪有些勋贵人心浮动。近水楼台的道理谁都懂,陛下还没到成婚的年岁不要紧,接进宫慢慢培养,这感情不就有了吗?

青梅竹马,多么好的关系,他们厚着脸皮来探口风,就算探不到,打听打听皇帝的喜好也是好的。

皇帝的喜好……越儿有喜好吗?

吕雉想了半天,除了玩狼就是出宫,还有一堆他的宝贝大臣,和情窦是半点扯不上关系。

于是她轻描淡写地挥退来人,只吐出三个字——“不着急”。

等勋贵走了,她和窦漪房道:“……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开窍。”

窦漪房倒是笑了:“陛下成日不是读书就是理政,哪有这个心思?”

吕雉笑了,又说:“十五了,我倒是觉得还小。”

窦漪房闻言赞同:“是小,毕竟皇后的人选关乎社稷,得慢慢挑。”

赵安被准许进来的时候,恰好听见“慢慢挑”三个字。

他在心里呐喊,什么慢慢挑?

陛下他恐怕有意中人啦!!

第215章!

', '')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