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晋末长剑

关灯
护眼
第1186章 劫难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第1186章 劫难

从阴山北麓到拔拔部牧场要追多久?

不到三天就追上其后卫部队了。

空旷平坦的战场之上,旌旗林立,战马嘶鸣。

军士们遍寻许久,才找到一个不过几丈高的小土包。邵勋立刻将大纛立了上去,登高望远,瞭望敌情。

给事中桓温立于身侧,看着广袤无限的战场,豪情万丈。

黄门侍郎阴元脸现无奈。

这种仗交给手下人就行了,他深刻怀疑天子武人好战的禀性上来了,非得过过瘾。

当然,天子给出的理由是一万新军需要再带一带,不然效果大打折扣。

没人劝得动天子,阴元甚至也只是说了一句话,便被天子瞪回去了。

土包之下,骑士往来奔驰,不断有人报告拔拔部到了何处。

这都是在附近放牧的鲜卑部落,他们甚至还出兵袭扰、牵制,有人失败了,有人斩获了一批老弱妇孺。

对邵勋而言,拔拔部的动向是完全透明的,这就是有人带路和没人带路的区别。

前者可以精准追击,甚至能就地获得补给,后者就只能捉迷藏了,搞不好被人引入大漠,断粮断水。

不深入插手草原政治,很难有人给你带路,乃至提供牛羊补给、出丁随征。

镇北大将军达奚贺若去东木根山召集牧人了,现在留在邵勋身边讲解的是代国辅相苏忠顺、乌桓苏恕延之子。

“拔拔部分作三部,前军走得最早,多为壮丁健妇,由其子统率。”

“中军多为老弱妇孺,另有部分丁壮护卫,七月初七离开的。”

“拔拔睿自领后军数千人,显是要断后了。”

邵勋沉吟了一会,道:“拔拔睿自寻死路。若易地而处,我便阴顺之,待梁军南返之后,或走或叛,都要方便许多。不过他连表面降顺都不肯,是条汉子。此战没什么奇计,冲就是了。”

拔拔部分作三部,甚至走了三条路线,追袭的兵马肯定也不能聚集在一处。

不仅仅是为了追敌,而是草原作战自有其特点,水源、牧草都是有限的,六万骑聚集在一处,还是被拔拔部牲畜啃噬过的草场,很难获得补给。

诸军随身携带不超过十日粮,若想追击得久一点,就要尽可能在草原上获得补给,主要是牧草。

而今跟在邵勋身边的只有亲军三千、幽州突骑督两千、落雁军五千、新军一万,总共两万骑。

南路军以武周、高柳二镇军一万五千为主,外加一些部落兵,总计两万出头。

北路军则以义从军万人为主力,凉城国军两千、平城侍卫亲军六千外加少许部落兵,同样是两万出头。

三路齐头并进,谁追到就是谁的,邵勋如今抓到了一部,也不知道拔拔睿在不在其中。

他很快下达了命令。

从空中俯瞰而下,幽州突骑督两千人列于土包之后,席地而坐。

辅兵丁壮们侍立于旁,随时准备扶他们上马。

具装甲骑十分笨重,披甲、上下马都要辅兵帮忙,就连他们的马槊都更长,如小树一般粗,重量惊人,上马后也需要辅兵递给他们。

邵勋曾经视察过幽州突骑督操练。

有些天生神力的军校能把马槊顿入松软的泥土中很深,力气小的人还拔不出来。

顿槊不是为了耍帅,而是为了解放双手,拈弓搭箭。

这个时候,具装甲骑一般都停下来了,骑在马背上原地射箭,十分滑稽。所以很多马槊骑兵压根就不带弓箭,历史上高欢能逃过一劫就得拜马槊骑兵的这种特点所赐:贺拔胜手持长槊,没带弓箭!

山包前方则是三千亲军,已经披甲上马,排好了阵势。

最先出击的是射雕营。

战鼓一响,千骑齐齐奔出,如同一大盘散落在地上的椭圆状“黑点”,涌动上前。

及至溪畔,前方黑点慢慢收束,变成了一个扇形。

雄骏的白马,昂首挺胸,当仁不让地冲在最前方。

经历过严格训练的它一眼就找准了溪流上的一面小旗,践踏而入,涉水而过。

其他马匹争先恐后跟在后面,如同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次第通过浅滩,抵达河流对岸。

看着水四溅,万马奔腾的场面,桓温只觉自己的心神都激荡了开来。

他年少时和人纵论兵事,专门研究以步拒骑战术,想了很多办法。现在看来,有大股骑兵相助,还他妈研究那种战术作甚,直接步兵冲杀,动摇敌方阵脚,骑兵顺着缝隙一冲而入不就是了?

“嗡!”溪流对岸响起了密集的箭矢破空声。

桓温收回思绪,看向前方。

邵勋也在观察。

渡河的射雕营已从扇形慢慢变成了一个尖锐的箭头,整体阵型转换不是很自然,略有些凌乱,这是他们相互间还不够熟悉造成的。不过底子都很好,骑术、箭术都是一流的,不少人还有最基本的位置感,时而控驭马匹,微调方向,时而放慢或加快马速,都在自发地调整。

拔拔部迎上来的人数略多,兴许是为了保护家人,士气比较高昂,或者说有点绝望的悲壮感。

双方之间的距离不断拉近。

从空中往下看,射雕营的箭头部分突然加速,越众而出,拉出了一条长长的横向线列,兜向拔拔部轻骑侧翼。

箭头本体则牢牢控制着马速,手中弓弦连响,近至百余步后,他们纷纷拔出鞘套中的短兵,一手持盾,一手持械,加速迎了上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