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锦医成凰

关灯
护眼
第381章 瞬间想起另一个人(1更)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许氏被郭嬷嬷这话说得一个激灵,紧接着摇头道:“还不至于到这般程度,我专门去寺里求过签了,只要忍一忍,事情终归是能解决的。”

郭嬷嬷闻言微微蹙眉,想要开口再劝,想了想最后还是咽了回去,没有多说。

毕竟这也是她能重新被许氏用起来的一个机会,不想继续在家看儿媳妇的脸色,就得好好珍惜才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许氏把事儿交代给郭嬷嬷之后,又留给她一些银子,好方便她办事,这才带着含巧离开。

待许氏走后,儿媳妇抱着小孙子,满脸堆笑地过来道:“娘,夫人对您可真好,居然还到家里看您来!”

郭嬷嬷瞥了儿媳妇一眼,挺直了腰杆儿道:“夫人有事交代我去办,这几日|你好生在家带孩子做饭,别闲着没事儿出去瞎逛了。”

“是,夫人的事儿最是重要,娘,您只管忙您的去,家里我一定照看好。”儿媳妇继续笑眯眯地说。

郭嬷嬷掏出一个银锭子交给儿媳妇道:“你出去把这银锭子兑开,买条好肉回来晚上吃,剩下的拿回来给我,明个儿办事还得用呢!”

儿媳妇看到银锭子瞬间眼睛一亮,听到郭嬷嬷的话之后又露出遗憾的神情。

不过想也知道,这么大一锭银子,郭嬷嬷也不可能都给她的,能割一条好肉回来吃也是好的,说说好话,说不定还能再讨来一些。

想到这儿,儿媳妇便铆足了劲儿地夸道:“还是娘有本事,夫人给钱都是一锭银子一锭银子地给,家里其他人捆在一起,都赶不上娘一个人有本事。”

“行了,你也不用说这些话哄我开心了。”最近几个月里,郭嬷嬷早就看清儿媳妇是个什么样的人了,“这些钱是夫人给我做事用的,买条肉就差不多了,等事儿办完若是有的剩下,我自然是会用在家里面的。”

儿媳妇听了这话,知道自己再刮不出其他油水,这才挎上篮子,拧着腰出门去了。

郭嬷嬷在后面看着儿媳妇扭来扭去的腰肢和屁|股,忍不出在她出门后一口啐在地上骂道:“骚里骚气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把儿媳妇打发走之后,郭嬷嬷又冲两个孙子道:“都乖乖回屋里待着去,谁不听话晚上没有肉吃!”

两个孩子这会儿也不闹腾了,全都转身跑回屋里,大一点的那个竟还反手关上了房门。

郭嬷嬷坐在院子里的大树下,细细琢磨着赵海钧这件事。

许氏来找她办这件事,她如果只是听令行事,岂不完全体现不出自己的能力?

必须得细细想过,找个好一些的突破口,还得帮到许氏的心坎儿里去,这样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不可取代。

晚上,一家子人坐在一起,饱饱地吃了一顿肉,一个个儿都吃得眉开眼笑的。

得知许氏亲自登门来找郭嬷嬷办事,儿女们更是喜得不知如何是好。

他们以前在沈家,靠着郭嬷嬷在许氏面前的地位,事少钱多,过得不知多舒坦。

自打郭嬷嬷被打发出府之后,他们立刻就感受到了世态炎凉。

每天被人冷言冷语也就罢了,差事变多了,油水也捞不着了。

尤其今年过完年之后,后宅众人都知道许氏没有再找过郭嬷嬷,他们的日子就越发不好过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每天做的都是最脏最累的活儿,偏生还不敢有什么怨言,生怕一不小心把差事丢了,倒时候连这点养家糊口的营生都没有了。

“娘,这下好了,夫人又重用您了,以后我们在府里日子也好过些。”大儿子吃肉吃得满嘴流油,笑呵呵地说。

儿媳妇心里却有别的计较,犹豫再三开口道:“娘,我看,不如趁着夫人这次用得着您,跟夫人说说,咱家凑点钱把卖身契赎出来……”

“什么?”郭嬷嬷一听这话,把筷子往桌上一拍,怒道,“老大,你听你媳妇说得这是什么话?”

老大被吓了一跳,手上一个松劲儿,筷子上夹着的肉就掉地上了,被一直围着桌子打转的老狗一口吞掉,心疼得他脸都抽抽了。

媳妇见男人没说话,还以为他也是站在自己这边的,急忙又道:“娘,我这可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两个孩子,难不成以后也让孩子走孩他爹的老路?大字不识一个就送进府里去伺候人?

“若是能赎身出来,至少以后孩子能读书考举,说不定以后能有大出息,倒时候给您请封一个老封君,那日子过的多有滋味啊!”

“呵,你还真会想!”郭嬷嬷冲儿媳妇喷了口气,这才道,“且不说我没钱给咱家人赎身出来,就算有钱,我也不会用在这个上头!

“你光想着以后让你儿子孝敬你,你怎么不想想,一旦全家出府,没了进项,你连儿子怕是都养不活,还指望什么以后呢!”

儿媳妇没想到郭嬷嬷的态度这么坚决,脸色也有些难看道:“娘,您老也用不着跟我们哭穷,您在夫人身边做了那么多年,若说没攒下什么家底儿,别说我们了,怕是连夫人都不会信吧?”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新船说;https://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我有没有钱用不着向你交代,我已经给你们办了婚事,也找了差事,怎么,还得让我这个老婆子养你们一辈子啊?

“你自个儿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以后你男人赚多少钱,你就得跟着过什么样的日子,少来惦记我的东西!

“至于赎身读书,呵呵,也不看看就你俩这样的爹娘,生不生得出会读书的好孩子!”

郭嬷嬷骂完,一低头看着两个孙子正眼巴巴地看着自己,又觉得自己这样断言似乎也不太好,抬手揉揉两个孙子的脑袋道:“行了,你俩也别听你娘瞎说,你爹大字不识一个,是因为他自己不争气,不肯学。

“你们若是想学,咱们一样能读书上进,若是谁有本事读书读得好,我亲自去夫人跟前给他求情,脱籍还不就是夫人一句话的事儿。”

郭嬷嬷跟在许氏身边这么多年,说没存下钱那是绝不可能的。

以前她在许氏面前受重用,儿女的差事都是肥缺儿,家里自不缺钱,也用不着她往里填补。

后来被撵出沈府,儿女在府中的境况也大不如前,家里日子过的也不如以前富裕,她却不敢把手里的钱往外拿了。

这种事儿,有一回就有两回、三回……上百回,一旦开了头,不被榨干是停不下来的。

她如今不在许氏身边了,相当于没了进项,手头上这点钱,那可真是用一点少一点。

她口袋里的钱,都是这几年一点点攒下的,又不是金山银山。

再说了,就算是金山银山,也有坐吃山空的一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看儿媳妇这几个月的表现,她也得把钱牢牢攥在自己手里,不然以后等她老得干不动活儿了,还不得让儿媳妇撵出家门?

除了银钱的问题,让郭嬷嬷更生气的,其实还是儿媳妇的短视。

婆媳俩首先出身就不同。

郭嬷嬷家往上数几辈子都是家生子,从小家里就是靠着伺候主子过日子,能过上好日子都是主子赏的。

儿媳妇却是乡下农家出身,因为家里孩子太多,被父母卖入沈府做丫鬟。

后来被许氏做主,配给了郭嬷嬷的大儿子。

郭嬷嬷十分不能理解,她从小在乡下难道还没吃够做平头百姓的苦么?

这个年头,家里无亲无靠,做老百姓哪里有背靠大树好乘凉?

如今她虽然被撵出府了,但这又不是许氏的错,而是沈天舒的错。

她自己私下里想着,以后等沈天舒嫁出去之后,许氏说不定还是会把她召回府里的。

如今许氏又来找她办事,可不就是最好的证明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