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老太太被何浩光这样的态度给弄蒙了,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所以沈天舒到底是胡说八道,还是说得确有其事啊?
沈天舒刚回房不久,就又被春兰给叫了回来。
去的路上沈天舒就问:“老太太叫我回去有事么?”
春兰看左右无人,便道:“老太太虽然不信姑娘说的,但事关小少爷的身体,她也不敢怠慢,所以请了城里有名的小方脉何大夫过府来看看。
“何大夫得知姑娘之前说的话,便说想见姑娘,老太太便让奴婢来请姑娘过去一趟。”
沈天舒没有跟何大夫打过交道,所以不清楚对方的脾气秉性,便又问:“那你觉得何大夫是何用意?叫我过去是好事还是坏事?”
“这……奴婢也说不好,但感觉应该不是坏事。”春兰道,“都说那位何大夫为人很好,丝毫没有脾气和架子。”
果然,到了老太太房中之后,何大夫看到她就两眼放光。
“这位便是沈大姑娘?”
“何大夫,您好。”沈天舒上前打了声招呼。
她话音未落,何大夫就已经忍不住问:“敢问沈大姑娘是不是看过姜老神医的医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瞒您说,有关舌尖红点能够显示病情变化一事,我也有幸拜读过。
“但是在我行医期间,通过观察,发现也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有这样的情况,所以我对此一直颇有疑问啊!”
沈天舒闻言道:“何大夫看的应该是姜老神医多年前写的专门针对小方脉的医书吧?”
“对对,就是那本!”
“那您可能有所不知,后来姜老神医针对那本医书,曾做过一个增补的小册子。”沈天舒说道,“小册子里写过,舌尖红点一现象,仅针对外感得病,若是内因引发的病症则不在此范围之内。”
何大夫一听这话恍然大悟,自己之前遇到的种种病案在脑子里一一闪过。
他激动地抚掌道:“沈大姑娘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如今被你一语道破,我才明白过来,之前竟从未为往这方面去想过。
“不过老夫还有一事想问沈大姑娘,这增补的册子不知在何处能看到啊?”
何大夫说着这话,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沈天舒,似乎已经笃定她手里有,只等她说出口就要开口相借了。
不料沈天舒却道:“这册子我之前也是有幸在潼娘子处翻看过,何大夫如果想要借阅,可以去潼娘子的医馆问问。”
“老夫跟潼娘子之间没有什么交情,贸然登门借书,会不会有点唐突啊……”
何大夫有些为难地搓着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姜老神医素来不藏私,他把自己的经验全都整理出来供天下行医者学习参考。
“潼娘子身为姜家医术的传人,肯定也会继承他的遗志,不会吝啬的。”
“如此最好,如此最好!”何大夫闻言高兴得不行,“是我多虑了,我回去的路上便直接去医馆询问一下。”
这两个人相谈甚欢,沈老太太在一旁终于听不下去了道:“何大夫,您先看看我家孩子,当真是外感风寒了么?”
何大夫这才想起来自己来沈家的目的,急忙正襟危坐道:“的确,沈大姑娘当真十分细心,只是偶尔在医书中看到过这一现象,居然就能直接应用到生活之中,真是个学医的好苗子啊,可惜……
“咳,不是,我是说,实在是难能可贵。”
何大夫清了清嗓子道:“应该是上午擦身的时候没有注意保暖。
“虽说如今是夏天,天气较热,但是婴儿身体娇弱,尤其是肚脐,最是不能受风着凉。
“用较热的水擦拭身体,使得百窍皆开,此时一旦有风,孩子就容易受风着凉,今后一定要注意。”
说完这话,何大夫又立刻补充道:“当然,我这话的意思,并非是说平时也要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
“天热的时候穿衣还是要适量,不然容易发痧。
“只是在孩子出汗和擦身、洗澡的时候要多加注意即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听了这话,沈天舒可以确定,何大夫的确是个有经验且细心的大夫。
她以前就遇到过,担心孩子再次感染风寒,于是便给孩子穿得里三层外三层,结果最后导致孩子发痧而死,这就是矫枉过正了。
所以何大夫及时补充的这话,在有些人眼里觉得他是在说废话,但其实还是很有必要的。
沈老太太又问:“那现在该怎么做啊?是不是该吃点药?”
一想到孙子这么小就要吃苦药汤子,沈老太太就觉得心疼不已。
她扭头瞪了抱着孩子的乳母一眼,埋怨她给孩子擦身的时候不当心。
但是比起生病的辛苦,该吃药还是得吃的。
何大夫却摇摇头道:“这么小的孩子,哪里吃的进去什么药。”
他说罢竟看向沈天舒问:“沈大姑娘觉得该用什么法子才好?”
沈天舒一时没有防备,直接把心中所想说出来道:“一根葱白,三片姜,再加一钱苏梗煮水,多给保儿喝一些,然后捂着被子发发汗,辛温发散即可。”
“说得极是!”此时何大夫看着沈天舒的眼神已经像是在看沧海遗珠一般,“沈大姑娘这般有天赋,不学医真是有些可惜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是想想她的身份,又不免在心下叹息。
沈家大姑娘即便愿意学医,学成之后也不可能抛头露面地出去给人看病,真是白瞎了这样的天赋。
沈老太太没想到沈天舒竟真有这样的能耐,看向她的眼神中带着几分意外。
沈天舒忙谦虚道:“何大夫谬赞了,只因外祖当年曾在宫中太医院任职,我的生母从小耳濡目染也懂些浅显的医术。
“可惜她过世得早,只给我留下一箱子医书,待我开蒙识字之后,每当想母亲了,便会去翻看那些医书。
“只因翻看得多了,便记得其中一些内容罢了,实在不敢当什么天赋。
“医理艰深,就连许多功成名就的大夫,都还要继续钻研学习,不敢说自己已经一通百通。
“不同的人生同一种病,症状和用药情况都可能完全不一样。
“今日也是因为何大夫在,所以我才敢说这些,若是平时可是万万不敢的。”
“难怪,原来是家学渊源!”何大夫恍然大悟,对沈天舒越发赞许,“虚怀若谷,常存敬畏之心,这都是成为一名好大夫的关键,沈大姑娘不学医真是太可惜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新船说;https://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送走何大夫之后,沈老太太急忙安排下人快去煮水,然后埋怨乳母道:“我千叮咛万嘱咐,让你们千万要小心,不可有半点疏忽,结果倒好,大热天擦个身子,竟还能让孩子感染风寒,你说叫我如何放心把保儿交给你们带?”
“老太太,奴婢以后一定小心谨慎,绝对不会再有这样的疏忽了。”乳母急忙跪下认错。
沈老太太又道:“幸亏这次发现的早,孩子也没遭什么罪,不然看我能不能饶得过你们!
“也就是这些日子你们老爷不在,不然就算我饶了你们,看他会不会饶过你们!”
她说完这话又转头看向平娘:“我年纪大了,精神跟不上,做不到像以前那样事无巨细的都想到位了,你这个做姨娘的也得多上心才行。”
平娘心道,这几日她一靠近保儿,老太太总是赶紧找个借口把孩子抱走或是把她支开,这会儿倒是想起她来了。
不过让她对孩子多上心,她还是十分乐意的,于是痛快地应道:“是!老太太,妾身一定多上心照顾少爷。”
沈老太太把屋里能说的人都说了一圈,最后才将目光落在沈天舒身上道:“舒儿,何大夫刚才的话,你也不要太放在心上。
“你自个也说了,只是多看了几本医书,记住了上头的几句话罢了。
“给人看病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在家里面嘴上没把门的也就算了,出去可不许随便乱说。
“说错了,丢脸事小,万一给人诊错了病,出了什么问题可就是大事儿了。我说的话你记住没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祖母放心,孙女一定牢记您的教导。
“平时我从不说这些的,今日也只是太担心保儿,加上家里又没有外人,所以才忍不住说的。”
“嗯。”沈老太太不置可否地应了一声,“今天这事儿算你误打误撞有功,以后还是要谨言慎行才是。”
从沈老太太房中出来,明玉见前后无人,忍不住抱怨道:“要不是姑娘细心,及时发现了问题,就靠老太太房里那些人,肯定要等小少爷病得厉害了才能知晓。
“连何大夫都夸姑娘说得对,老太太不但不夸奖赏赐姑娘,竟然还把您说了一顿,哪里有这样的道理。”
沈天舒却问:“刚才听祖母话里的意思说,我出门的这几天,父亲也不在家?”
“老爷是前几天出城去的。”明玉道,“这不是城外出了桩大案子么,府衙的人都被韩大人调走办案去了,老爷都好几天没回家了。”
沈天舒这才想起转胎药的案子。
这几日跟厉子安在庄子上住得舒心,她竟然都把这事儿都给忘了。
只听明玉继续道:“昨天荣安回来给老爷取换洗的衣裳,奴婢便打听了几句,听说那头忙得很。
“有许多人要审,还要派人去搜捕逃跑的主犯,连韩昶然韩大人都亲自过去坐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爷忙得厉害,怕是短期内都顾不得回来了。”
沈天舒纳闷儿道:“父亲能跟在韩大人身边做事,祖母应该高兴才对,怎么看起来心情不太好的样子?”
“头两天老太太的心情的确挺好,老爷能在韩大人面前露脸,说不定以后就能被提携了,老太太别提多高兴了。
“但是前两天老家来了一封信,看完之后老太太的心情就不那么好了,也不知道信上都写了什么,是不是老家出了什么事。”
“你回头找春兰打听一下。”沈天舒吩咐道。
“是!”明玉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