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穿着龙袍穿越了!

关灯
护眼
第 45 章 第四十五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

第45章·第四十五章

在来到此地之前()•(),曹昂还一度觉得⒈()_[(.)]⒈()•(),那封由他带来此地的檄文,因假借三公之名,不顾胜败后果,冒着生死危机发出,让人看到就觉心血沸腾,也让他格外敬佩父亲的胆量。

但在此刻,当他望着眼前这份不一样的“檄文”时,他又觉得,父亲他们筹划的那一封,虽然足够言简意赅,却终究是……

终究是显得有些淡了。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曹昂目光怔怔,也忽然意识到,为何他会用“淡”这一字,来形容寻常的檄文。

因为,父亲他们的檄文,联络的是各方太守,各地英豪,陛下他联络的,却是天下百姓啊!

这便是区别所在!

曹昂此刻已更不怀疑,当日见到的那位青年,是不是本应身处洛阳城中的弘农王、废帝。

这天下间能有此等胆魄写出罪己诏的,舍天子其谁!

……

“可是……陛下这么写,难道就不怕别人觉得,他前面都这么怪责自己了,是真的不适合当皇帝吗?他这又是所托非人,又是罹受国难……”

“瞎说什么呢!”

曹昂刚循着前面那句的声音看去,便见有人已抢在了他的前面开口。

他一眼就瞧见,此人身着戎装,不似寻常百姓,约莫是戍守在野王县的黑山军成员。

这兵丁倒也不蛮横,没上去挡人的嘴,只是叉腰昂头,满脸都写着底气与骄傲。

“姑且不说,野王县的百姓如今过的是什么日子,我们都看在眼里,会为陛下说话,就说自陛下来到此地后的战绩,说出去难道就拿不出手吗?”

“董贼派出并州军,被轻而易举地擒获,白波贼前来河内劫掠,被陛下的伏兵逮了个正着,就连那河东贼首郭太,也不怕告诉你们,就是被陛下亲自擒获的。只见得陛下他……”

“咳咳咳。”他的同伴猛地一阵咳嗽,对他提醒,仿佛是在做出警告,那人这才转换了话题。

“再看此地!”他拨开人群,指向了随着“檄文”一并张贴出来的告示,“这是什么?”

这说话的人确实不识字,但不妨碍告示张贴出来前,他已经被告知上面写了些什么,声情并茂地复述了出来。

曹昂也后知后觉地从那份太过震撼的檄文上挪开,发觉了这旁边的陪衬。可不看不得了,这一看之下,他就再也无法将目光从上面挪开了。

只见其上写着的,是近来并州的战况。

“……董卓之前派来打我们黑山军的吕将军,知道不?他被陛下派去并州,打那些南匈奴叛逆去了!现在一路高歌,打得南匈奴王庭俯首称臣。南匈奴前单于的儿子,都重新按照早年间的规矩,认了陛下作舅舅。不仅如此,他们还让并州驻扎的兵马连忙前来协助处理后事,现在已在班师的路上。”

“那我就得说了!到底是陛下他没有治理天下、平定胡虏的本事,还是那些朝臣无用,竟

()•()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

下亲笔,我却觉得不太妥当。”

“此事我也可以作证。”卫觊在旁答道,“此前玄德派人来告知,要我将这份罪己诏张贴于安邑,我吓得连忙就来太守府找他了。就算玄德可协助陛下书写檄文,但岂能连罪己诏都写!”

这何止是冒犯陛下,简直是为臣者大逆不道。

“幸好,玄德即刻就取出了陛下的亲笔,以证他清白。”

张燕皱眉:“这手书本身,真不适合展出来?”

卫觊郑重地点头。

他卫家以书法见长,他本人更是写得一手好字。所以,就算他对陛下称得上是敬重有加,俯首听令,也不得不说,那份手书真迹之上的字,大概只能用“初成人形”来形容。

正如刘备所说,完全可以体会到,当陛下字斟句酌间推翻了檄文的写法,选择用罪己诏的方式来敬告两郡百姓时,心中有着怎样的撕扯,竟让他执笔无力,笔画模糊。但唯恐庸人误解,还是不必展出了。

卫觊说道:“总归我等已看到了,陛下多年间身在禁宫,却于文章词句间俯仰于天地,更有千古词句流转笔下,乃是从心所欲,妙手而得,又何必去管书法……”

他刚说到这里,忽然听见外面加重了两声的脚步,连忙正色闭嘴,从容端坐。果然随即就见,陛下自外间迈步而来,随后坐在了上首。

落座后便是一句:“不必再提手书优劣了。”

“是。”在座众人齐齐应声。

看他们这句答应说得还算诚心痛快,不像是来敷衍他的,刘秉终于松了一口气。

可别提他的字了好吗?就这么难看,勉强能写,爱看不看!

他那日,终于因并州的战报有了灵感和底气,能把这篇以皇帝身份来发出的檄文写完,可算是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再要有多出彩,那是万万不能了。

他现在最怕的就是两件事。

一件是有人来问他的字为什么这么难看。不过看起来,他修修改改的痕迹已经被臣子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一件就是有人来问他为何这全文中时而妙语连珠时而凑凑字数。那这就只能归结于他的必备篇目库存就这么点了……

总之,在忽略掉一部分后续麻烦的前提下,他已成功地完成了“书写讨董檄文”的任务,度过了眼前一个最为重要的难关。

他面色肃然地开口:“今日请诸位前来议事,有两项要务需要商榷。其一,就是并州的军情。相信之前从北方传来的消息,诸位都已知道了。吕、刘二位将军攻破美稷城,一战便已尽全功,也让太原郡太守敬畏有加,声称不敢听从伪朝号令,意欲前来河东拜谒。这并州兵马南下驻扎,总得有个落脚的军营。”

张燕奇道:“吕奉先管束不住他的这些同乡?”

刘秉无奈:“一州之地,岂是人人相识?”

他转向了刘备:“玄德,我听闻你也有带兵的经验,你麾下云长、翼德二将也是武力不凡,可否劳你替朕接待他们?”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

的双手:“子龙主动请缨,我又怎会不允。此事,便交托给你去办了。”

按照刘秉所想,这也确实是前去送“信”最合适的人选了!

赵云是冀州人,熟悉冀州的风土人情,又仪表堂堂,比起等闲的礼官不知出众几倍,更不至于和韩馥当场打起来,足以撑起他的颜面。

更妙的还是赵云的后半句话。他不仅打算接下这送信的任务,还要回家一趟,把相识的乡党都给拉上,以填充陛下讨贼的兵力。

这是何等的觉悟啊!

他要是拒绝这份好意,那他怕是要睡不安稳了。

刘秉想了想,还是又叮嘱道:“不过冀州局势复杂,既有韩馥这位州牧,和因乡党关系投奔冀州的汝颍士人,还有袁绍这位身份特殊的渤海太守,更有立场不明的冀州宗族,你此去,以告知韩馥、解救袁绍脱困为主,其他的事情能避则避。”

别说得太多,反而暴露了他的身份。

可这话听在赵云的耳中,却变成了另一种属于君主的体贴。

他连忙回道:“谨遵陛下之命。”

赵云既已决定出行冀州,便不敢耽搁,将自己在河东的一应运送职务,都挪交给了张辽,收拾完了行装后,带着数份誊抄的檄文踏上了旅途。

途经河内,他仍能听到,过往的河内百姓仍对陛下的这份檄文津津乐道,也在用着朴实的心思,揣测着陛下何时能够重返洛阳。

这些声音被冬日的冷风送至耳畔,却仿佛有着化冰的魔力,让赵云的嘴角慢慢浮现出了一缕笑容,也像是推着他这一行人向前,就连马蹄声也比先前轻快不少。

以至于这份天下间独一无二的檄文,竟是与兖州的那份前后脚抵达冀州州府,出现在了韩馥的面前。

也让他直接惊出了一身冷汗。

……

“本初!本初——”一名三十来岁的文士脚步匆匆,在被人开门迎入、越过门槛时,才终于想起了什么,伸手扶正了头上的发冠,稍稍整理了一番仪容,继续向着院中冲入。

一见到那主座上的袁绍,他连连说道:“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袁绍少见老友如此做派,起身迎道:“何事让你许子远如此高兴?”

许攸抚须而笑:“哈哈,我这几年间时运不济,你袁本初也是知道的,你到了渤海后,空有这太守的位置,却因韩馥的盯梢,无法名正言顺地招兵买马,我都要担心是我拖累了你!现在总算是有了好消息,那你也得容许我高兴一番吧?”

“怎么说?”袁绍正色道,“他将那些探子全撤回去了?”

他这几日收到了袁术的来信,得知他这位兄长也从洛阳走脱了,回到了袁氏的老家汝南,正在想办法看看,能否与对方好好商议举事的细节,便少有留意冀州的情况,倒是让许攸比他的探子更快一步知道了冀州的变故。

不过许子远此人向来大胆,还交友广泛,明明大家是一并来的冀州,却好像已打通了不少门路,实是他袁绍的臂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

膀助力。他的消息,也就是袁绍的消息,何必区别呢?

许攸未曾察觉到,袁绍的心中还闪过了一些别的想法,见他满脸希冀,顿时合掌一拍,笑容更盛:“何止是把探子全撤回去了,我看啊,韩馥此人还要即刻来拜访你袁本初呢!”

“这是为何?”袁绍不解,“算算时日,兖州那边若按我请求来做,也该把东西送来冀州了,但就算是讨贼檄文送到,以韩文节的做派,至多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怎的还要亲自来拜访我?”

许攸回道:“因为这檄文,不是一份,而是两份!一份出自兖州东郡太守桥瑁之手,假借朝廷三公之名,正与你袁本初此前所需相对应,而另一份,却是出自逃亡在外的弘农王之手,在河东发布罪己诏,作为檄文发起号召,请求天下有识之士讨伐董卓!你袁本初聪明得很,不如分析分析,韩馥此刻是何想法?”

许攸简直要被韩馥的反应笑死了。听说那弘农王的信使抵达冀州州府,不卑不亢地上门送信,却一送就送了个惊天的消息,把那韩馥吓得够呛。偏偏那还是一份无人胆敢随便假冒的檄文,让韩馥都不敢怀疑它的真假。

曹操和桥瑁那边送去的檄文,韩馥说不定还有胆子将它忽略过去,弘农王的讨贼檄文,却是他万万不敢轻忽的。那毕竟是被董卓废黜的前一任皇帝啊!

韩馥向来没主意,要不然也不会限制袁绍的行动,唯恐他给冀州招惹来了麻烦,现在却只能连忙和袁绍重修旧好,希望这位名声在外的袁氏子弟为他拿个主意。

许攸怎能不说,这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可他眼前看到的,却不是袁绍喜出望外,而是袁绍忽然一把抓住了他的手腕,甚至抓的有些用力,“你说什么?”

许攸:“我说……”

“弘农王在河东,写了一份讨贼檄文?还是一封罪己诏?”

见许攸点头,袁绍厉声断言:“不,这绝不可能!”

他向许攸解释道:“子远,你之前因被牵扯进密谋刺杀孝灵皇帝的案件中东奔西逃,四处藏匿,有数年不在京中,直到月前才与我重聚,所以你不知道那弘农王究竟是怎样的性情!但我敢说,他绝做不出这样的事情来!”

他是何进信赖有加的人,见过刘辩多次,早对这昔日的小皇帝有了一个评判。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的脾性和能力,也不是经历了一番刺激就能转变的。

“我还收到了兄长自汝南寄来的信件,在信中他也提及过弘农王的大略情况,不可能身在河东!”

所以这不是刘辩能做得出来,也不是他在董卓监管下有本事做成的事情!

许攸脸色微变:“那……那等韩馥来时,要怎么说?”

弘农王的这份檄文,远比兖州送来的那份,对他们有帮助啊!

若是否认了它的真实性,可能反而会让韩馥收回成命。

许攸的这份担心几乎写在了脸上,也让袁绍顿时意识到了这当中的问题。

他忽然咬牙,眉眼一沉,做出了决定:“不管了,是真是假,都先认下来,先争取到这个起兵的机会!反正,若能攻入洛阳,迟早会和写檄文的人有见面的机会!”

到了那个时候——

“届时水落石出,自有分晓!”

【作者有话说】

袁绍:(怀疑人生)(反复思考)(什么,时间来不及了)(先抓住自己需要用的部分,干就完事了!)(其他的之后再说)

上一章评论区好多大佬,居然还有那篇罪己诏的全文,于是我理直气壮地只有上章的那一部分,反正意思表达清楚了!评论区的原文和翻译都发红包和加精啦,再次感谢!!!!你们真的太厉害了!

无以为报,我努力端午加更,早点写完接下来的剧情。加更就不多分出章节了,字数会补多的。

第46章·第四十六章(含加更)\\x\\h\\w\\x\\6\\c\\o\\m(x/h/w/x/6/点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