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太夫人的荣华富贵

关灯
护眼
第22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她觉得太夫人做事的路数有些朝堂之上的感觉。而朝堂上的纵横捭阖是乌嬷嬷没有机会去了解学习的。她在宫中那么多年,学的是明哲保身,学的是大智若愚。

乌嬷嬷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太夫人似乎对皇上非常有信心。

在太夫人眼中,皇上仿佛是完人了。(其实并不是,万商实名反对。)

宫中,皇上和皇后正在一处用饭。

皇上这个人,有时候就会给别人一种“合该他当皇上”的感觉。

他不重色,至今亲近过的女人就两位,一个吴皇后,一个申屠贵妃,什么暖床丫头美貌侍女,那是统统没有的。然后,他也不重口腹之欲。刚封帝时,那会儿的排场还随了前朝,一顿饭要上足三十六道菜,还有侍膳太监帮忙夹菜。皇上倒是没往浪费食物那个方向想,因为这年头主子没吃完的菜给下人吃十分常见,吃不完的菜绝对不会浪费。皇上单纯是觉得这样吃饭浪费时间,然后叫人缩减了,一顿饭就八个菜,也不用人伺候,他自己夹菜,能很快吃完,一顿饭硬是节省出了不少批折子的时间。

所以这会儿皇上皇后一处用饭,不用讲排场,真就有几分民间夫妻的样子。

皇上在皇后面前并不怎么端着,表情很真实。端着也没用,因为他们是真正的青梅竹马。皇后的年纪要大两岁,六岁的时候跟着母亲去慈孤院里帮忙,就那么认识了当时才四岁的皇上。说句粗俗的,皇上一抬屁股,皇后就知道他要放什么样的屁。

当然,这种了解只限于皇后对皇上本人的了解。要是关乎天下大势,皇后不会去妄加猜测。

皇后说起万商那个折子,这一说话就没怎么顾上夹菜。皇上一边听着,一边往皇后碗里夹了片木耳,笑着说:“老詹这个发妻啊……真就是个妙人。回头等他们府上出孝了,你多请她入宫说说话。”当年打天下时,皇上就是这么称呼先安信侯的。

皇后应下了。

皇上又说:“对了,朕还给詹权……就是老詹家里原先的老大,现在的老二,给他看了一门亲事。只是他们府上在孝期,不好明说。你回头找女方家里暗示下……”

皇上说着说着,终是没忍不住笑出声来:“朕一开始还真没想过要给詹权说亲,还是老詹那个发妻,她竟然觉得老詹把詹权托付给朕了,就是连亲事都要朕帮忙相看的意思……我瞧着她到底是乡下来的,果然就是乡下人的那套思维。”

皇后知道皇上心情好,自然就顺着往下说:“是啊,安信侯太夫人淳朴,好在皇上您确实是把他们家那儿子放心上了。其实我们边城军中还不是一样,要是临死前把儿子托付给好兄弟了,那好兄弟就相当于是儿子的另一个父亲,自然什么都要管。”

“主要是她觉得朕是皇帝,皇帝什么都会,皇帝做的亲事也是最好的。”

于是皇后也忍不住笑出声来了。这可真是太逗了!

好不容易止住笑,皇后又说:“这位太夫人确实有趣,也难怪她不光给我递了折子,还特意给我写了一封信,信里真就是什么话都和我说了。连府里的妾怎么本分,怎么讨人喜欢,都要提上一嘴……心太正了些。”她在皇上面前一直都是称“我”的。

皇上自然不会关心臣子后院的妾如何,只认下最后一句话:“心确实正。”

心正,这是一个极高的评价。

皇后摇着头说:“侯太夫人提到的那个妾……虽然姓木,却也是从陈家出来的。木家一直对她不管不顾。侯太夫人又说,幸好木家什么都不管,要不然这个妾也得嫁给病秧子了……如今虽然安信侯已逝,但这个妾养了小儿子在身边,还不到两岁。”

皇上在心里短暂地难过了下。詹水根在两三年前还能叫女人怀孕,说明身体一点问题都没有,要是没遭遇刺杀,说不得还能陪伴他好多年。唉,朕的忠义之臣啊!

“木家……倒是没怎么听说过。”皇上顺嘴说。

至于陈家,皇上连提都懒得提了。提前投资武勋?用女人拉拢武勋?这对于皇上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冒犯。在皇上眼中,陈家已经是个死人了。虽说皇上不会真去把陈家抄家灭族,但给皇上留了这个印象,陈家人的政治前途基本没了。除非出一个和家族不和睦的还特别惊才绝艳的陈家子,那说不得皇上还会用一用。

皇后也没提陈家,继续说万商的那封信:“侯太夫人说,她听说了定南伯夫人之事,虽然不担心自家的妾会闹出事来,但这个妾还有个生母,丧夫后一直住在陈家,她问能不能从我这里求一道懿旨,帮妾的生母过继一个儿子,好从陈家搬出来。”

“本该如此。”皇上完全是男人的思维。在男人看来,自己要是病死了,死时还没儿子,那家族就得给过继一个。要是妻子不打算改嫁,那嗣子一定要养在妻子名下。这样一来,自己死后有香火,妻子也有了依靠。陈家是怎么回事?出嫁女死了丈夫,你要是接走改嫁,那也就罢了。怎么是接走往后院里一丢?他越发觉得陈家不懂事。

“还没完呢,侯太夫人后来又改口说不要懿旨了。因为陈家女是木家媳,如果我帮陈家女过继,那懿旨是下到木家去的,岂不是叫木家误以为我非常重视他们?到时坏了我的名声。”皇后笑得很开心,“要是木家能自觉些,主动闹到陈府去就好了。”

皇上夹菜的手忽然一顿。

命妇给皇后的折子,皇上可以过目。但命妇给皇后的信,皇上本来没打算看。

“把信拿来给朕看看。”皇上说。

皇后直接从袖子里取出信:“喏,就是这个,看吧!”

这封信写得特别真情实感。皇后已经是往好了复述。其实万商直接在信里说,木家陈家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最好盼着他们狗咬狗,无论咬死了谁,都是老天开眼。

这样粗俗的一封信,这对天下至尊的夫妻看了,却都不讨厌。一个呢,是因为皇上和皇后本身是军户出身,这和那种文人出身很不一样,虽说皇上后来也学了四书五经,文人的那一套他也懂。但幼年、少年、青年这三个性格塑造的关键期,他是军户,也多与军户相处。万商这种有什么说什么的直爽型粗俗完全不会叫他觉得冒犯。

再一个呢,是因为他们成为天下至高的夫妻后,身边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变化。好比说皇后,原本与娘家人十分亲密,但现在娘家人一心要嫁女给大皇子,却不会对着她明说了,只是不断地试探。这时,忽然出现一个万商,也许是乡下人本来就没那么多规矩,她真就是心里怎么想的,信里就怎么和你说。皇后如何能不喜欢呢?

“应了她又何妨!她想看狗咬狗,就叫他们咬去吧。”皇上金口玉言。

咬死木家,彻底断了强迫寡妇守贞的恶习。咬死陈家,平复了皇上心里那份被冒犯的感觉,也叫世家知道该学学进退了;要是都咬死了,那真就是再好不过。要是一只被咬死,另一只苟延残喘,那皇上在暗中推上一把,保管他们都能死透了。

一封折子一封信,事态就朝着万商乐见其成的方向去了。

第39章

万商手里逐渐有了一些能在外头做事的人手。本来这些人手全都掌握在詹权手里, 先侯爷去世前把人聚集起来,叫他们要继续帮扶府里,平日听从詹权的调配。万商去了一趟顺天府后, 詹权主动提出移交一些人手给万商, 这样不会耽误万商做事。

之所以没有早早提出,是因为这种能在外头做事的人手, 多是一些有能力的。他们虽依附侯府,也签了契约,但不像仆从那样彻底卖身。如果万商不能压制他们, 他们会对着万商阴奉阳违。而顺天府一行后,想必这些人都知道了太夫人的厉害。

万商才接了这批人手,按例给了一些赏赐后, 就安排他们去调查木家了。

万商这时还不知道皇上已经打算把所有事情都揽过去。她虽然给皇后递了折子和信, 觉得这两样东西能发挥一些用处,但也算不到它们会这么有用!按照万商的谋划, 接下来该是她自己去调查木家, 然后引着木家入局, 皇上则会安排人接应一二。

调查很快就有了一些结果,木家近些日子竟然一直在巴结一个太监!

这个姓苟的太监是京城中的热灶!好多人都抢着去烧这个热灶。

乌嬷嬷立刻就派上了用场。

身边有一个从宫里出来的高级秘书真的很好,尤其是这位秘书曾近身照顾过皇后, 近距离见到过皇上, 别人只能想象的那些宫廷秘事,她肚子里藏了个七七八八。

最重要的是她还与你越来越交心了!

乌嬷嬷主动陪万商聊起了苟太监。

苟太监原本不姓苟。但他自诩是皇上身边的一条狗,所以抛弃了真正的姓氏。他原先是打算改姓为“狗”的, 就是这么直接!还是皇上说了这姓不好听, 才改成苟。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