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在心跳游戏中扮演NPC

关灯
护眼
第 85 章 三尺雪43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

第85章三尺雪43

六千外道,二十万玩家。

再加上“只要加入门派,哪怕不能亲自前来,也算完成第一条主线任务”的设定。

给晏寻真的感觉,就是系统在本次游戏中,之所以弄二十万玩家过来。

原因之一,就是为了保证至少有六千人来洛阳。

从而确保仪式能够推动。

可若是从这个角度考虑,难道这仪式不会死很多人?

晏寻真之所以会这么想,主要是因为洛阳大会距离玩家降临的时间太近了。

只有整整一个月,三十天。

三十天之内,玩家先要适应环境,再找到附近有资格参加武林大会的宗门,或者世家,想办法拜进去。

这就已经很困难了。

更不要说还有“信任”的问题。

看过武侠乃至仙侠小说的人都知道,像这种重大活动,各派掌门带得都是自己的心腹弟子。

哪怕多带些打杂的晚辈,那也绝对是派中颇被看好的小年轻。

你一个刚入门的新人,人品、性情如何,人家都不知道,凭什么带你参加这么重要的场合?

要是你打着门派的名号,作奸犯科,门派岂不是有苦说不出?

何况还有路程限制。

哪怕低魔-中魔世界,已经把赶路速度拉到现实中古代的数倍,甚至能和民国时期的火车掰一掰手腕。

但这依旧改变不了大部分地方离洛阳都很远,赶路过来也要一周以上的事实。

这也代表着,能及时赶到武林大会的玩家,绝对都是这波玩家中的翘楚了。

他们等于要在二十天之内,搞定上述所有问题。

哪怕部分人可能带着大量运气的成分。

比如先前几个趁夜摸入皇宫,试图来藏书楼翻阅古籍的玩家,显然是直接降临在洛阳附近。

但反过来说,他们肯定是某方面的“专业人士”。

比如考古,或者宗教。

正因为被系统判定为“重要性极高”,甚至高到不可或缺的程度。

才会被直接投放到最关键的区域。

这也很符合【心跳游戏】的一贯作风。

按照每个人的能力,分配到最适合发挥的地方。

只要配合得当,就能解锁更多信息。

晏寻真并不认为,自己随手抽一本书,就是《须摩提女经》,这会是一种巧合。

应该说,正因为他及时进入北魏皇宫,触发了尔朱姐妹的对话,知晓了隐藏的剧情,所以系统必定会给他相应提示。

假如他自己想不到,或者没看书,或者即便看了,也没想到这一节。

今天闯入的这批玩家,说不定就能给他解惑。

这种无处不在的线索提示,以及系统在【现实世界】对玩家的保护,无不证明,系统对玩家的态度,哪怕不带善意,却也没带恶意。

简单来说,【心跳游戏】并不是那种拿玩家当消耗品,每轮都来玩吃鸡,欣赏玩家极限逃亡的血腥游戏。

“玩家”对它的重要级别是很高的,尤其是优质的玩家。

这也是晏寻真为什么判定,仪式未必会死很多玩家的原因。

倘若二十万人里面,最优质的六千多个玩家都死了,岂不是违背了系统的核心逻辑?

但要说这些人不会死,甚至没什么危险……

讲道理,晏寻真不相信。

不要觉得《须摩提女经》里的外道们,仅仅是来参加一场婚宴,和须摩提闹了一场,最后皈依佛门。

听着好像没有生命危险,就能判定【三尺雪】里也不会出事了。

但凡想想二十多年前,河阴之变,死了两千多王侯将相,公卿贵族,摧毁了北朝当时唯一一个国家。

还没把事情办成。

再往上推,季汉的覆灭,目前也是悬案一桩。

这都已经亡国两次了。

说仪式不危险,谁信啊!

当然,按照现代人的理解,每个王朝都逃不开历史规律,那就是土地兼并。

只要基本情况摆在那里,无论怎么改土地和税收,都只能说是糊裱匠,勉为其难给朝廷续命。

季汉也是正常朝代,能存续个一百来年,灭亡了又有什么不可以?

问题在于,汉幽帝又不是那种“搜刮了足够金银财宝,试图转移到某地,等待东山再起”的性格。

也没出现“想要知道我的财宝藏在哪里吗?那你们就去找吧!”这种无厘头的事情。

人家修建得是陵墓。

帝王修陵,需要征发的民夫无数。

这么大的动静,岂能瞒过当时之人?

何况汉代一贯作风,就是把豪强迁往帝陵周边,剥夺他们和家乡的联系,以及在当地的特权。

理由也很正当——伟大的圣天子死后庇佑着这片土地,因为你们都是“优秀人才”,所以特意允许你们搬过来。

此乃皇恩浩荡,怎么?你们还敢不满?想抗旨不尊?

也就是说,对历代汉朝皇帝来说,修皇陵,不仅是为了死后世界的尊荣。

也是一项用来对付世家豪族的政治手段。

这种情况下,汉朝皇帝修皇陵,从来都是大张旗鼓的。

为何会存在“遍寻不到”的问题?

难道是汉幽帝怂吗?

毕竟,按照古人的豪迈作风。

天下一乱,军费不足,立刻找一批地皮流氓,前去扒了皇帝的陵墓,把金银珠宝都弄出来换钱粮。

这种情况下,若是羸弱的王朝。

只怕是皇陵刚刚修建好,皇帝的棺椁都未必送了进去,存放金银珠宝、古玩字画的耳室,就被“热心群众”抄了。

秦始皇陵种种防盗措施。

铁木真七十二假陵。

都是为了防这帮“手艺人”。

问题在于,季汉当时国力没衰弱到这种程度。

汉幽帝又一向以“暴虐”著称,否则也不会得了个“幽”的恶谥。

晏寻真翻过这位少年继位,以容貌昳丽、性格暴戾闻名的皇帝的履历,发现在他手下,世家的日子确实是不怎么好过。

动辄九族消消乐,俨然一个恐怖大魔王。

汉幽帝活着的时候,满朝文武在他手下战战兢兢。

等人死了,还不能弄个恶谥暗戳戳内涵一下?

但从晏寻真的角度看,这位以“喜怒无常”著称的“暴君”,实际上就是用这种方式,在整顿世家坐大的问题。

如此心性和手腕的君王,与“怯懦”根本没半分关系。

此人做什么都是大张旗鼓,不加掩饰。

又岂会在意区区盗墓贼?

“总觉得汉幽帝是那种能给自己陵墓挂个诅咒——擅闯者死。”

“等到千百年后,陵墓开启,所有考古的、盗墓的,只要进去的人,还没摸到正门的边,就已经死于非命的恶劣性格。”

这种情况下,说开陵没危险,仪式不致命。

白痴也不信。

难道又是圣辉学院那种情况,越危险,奖励就越大?

道理肯定是这么个道理,但晏寻真总觉得,还缺失了某种东西,少了关键的信息。

系统肯定不希望玩家团灭。

晏寻真能够肯定,绝大部分玩家,或者说,至少半数玩家,都被投放到异事局核心主力所在的区域。

唯有如此,他们活下来的概率才更高。

但系统对玩家的在意程度,真能和副本的核心相比吗?

再说了,【心跳游戏】真的会让玩家如此轻易就找到规律,根据固有经验,轻松熬过主线,从而通关吗?

******

“……杓携龙角,衡殷南斗,魁枕参首……”

武侯后裔隐居地。

百晓生正在钻研星象之术。

自从那天,百晓生一扫浮躁心性,诚心开始学习之后,诸葛偃也不再拿基础的九宫八卦敷衍他。

转而教导他最高深,也是最难学的一环——观星、占星。

百晓生对此也不意外。

古代中国将天文看得无比重要,天文、星象、数学、政治、农业……全都是紧密联系起来的。

懂历史就要懂天文,懂天文就要数学好。

百晓生恰好是难得的全才。

能接触到这种古老又深奥的学科,他简直就像老鼠掉到米缸里,快乐无比。

若不是诸葛偃几次敲晕他,百晓生连觉都不会去睡。

怕是【心跳游戏】历史上,要出现第一个猝死的玩家。

这天夜里,他一边背诵着天文知识,一边习惯性地观星。

忽然却顿住了。

只见百晓生猛地看了看天,发现火星的运动确实很慢,却又非常靠近心宿。

再回忆了一下这几天的星象。

意识到这究竟代表着什么百晓生猛地窜了起来,用难以想象的速度奔到诸葛偃的房间,也不顾这是大晚上会打扰人睡觉,疯狂拍门。

“叔父,不得了了!”

待到诸葛偃将房门打开,百晓生就急急地说:“荧惑守心,马上将要迎来荧惑守心!”

这简直要命。

哪怕在没学占星术之前,以百晓生对历史的了解,也知道这是中国古代所有天文星象之中,最凶的一种。

荧惑就是火星。

无论在东方或是西方,火星都被认为是战争、死亡的代表。

荧惑守心,则是指火星在心宿内发生“留”(留守)的现象。

一旦出现了这种天象,便是“大人易政,主去其宫”。

轻则战事大败,重则帝王殒命,甚至国家灭亡。

残、疾、丧、饥、兵……接踵而至。

故为大凶之最。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并且后世通过科学验证,准确无误的“荧惑守心”,发生在公元前210年。

那一年,秦始皇驾崩,拉开了强秦灭亡的序幕。(注1)

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代统治者都对这一天象十分敏感。

哪怕不是正确的“荧惑守心”,而是“荧惑在心”之类相近天象的误判,都经常引发极其严重的政治危机,甚至帝王突然驾崩这种邪门事情。

而在【三尺雪】的世界观里,第二、三次有记载的“荧惑守心”都发生在东汉。

一次导致东汉由盛转衰;

一次就是东汉最末的那几年了。

如此凶悍的天象出现,实在让百晓生寒毛直竖:“叔父,天下——”

他话音未落,却突然止住。

因为他瞧见了诸葛偃没有任何震惊,只有淡淡的惆怅。

“你知道——”

几乎是第一时间,百晓生就做出判断。

“你早就知道,最近数日,荧惑守心。”

然后,他就立刻意识到,自己拿到的历书记录有问题。

“上一次荧惑守心是什么时候?”

“真的是东汉末年吗?”

三百多年来,就真的再一次都没有?

面对百晓生的疑惑,诸葛偃轻叹道:“第四次,是两百多年前。”

两百多年前。

虽然诸葛偃没有说具体的时间,但百晓生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就是——季汉覆灭那一年。”

诸葛偃沉默不语。

百晓生盯着诸葛偃,一字一句,从齿缝迸出:“你们在等这个天象。”

诸葛偃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二十多年前,荧惑在心。”(注2)

“若是学艺不精之人,很容易将这个天象,解读为荧惑守心。”

————————

注1:《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白话文为:火星侵入心宿,这种天象象征着帝王有灾。有颗陨星坠落在东郡,落地后变为石块,老百姓有人在那块石头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土地分。”始皇听说了,就派御史前去挨家查问,没有人认罪,于是把居住在那块石头周围的人全部抓来杀了,焚毁了那块陨石。

秦始皇三十六年是公元前211年,那一年的天象其实被误判了,次年(公元前210年)才是真正的荧惑守心,也就是当年,始皇驾崩。

注2:由于心宿比较小(只有5°-6°范围),每隔15年一次的在心宿附近天区发生的逆行季,并不能一定造成“荧惑守心”(即留点没有入心宿),反而在靠近的房宿或者尾宿等等。

这就是诸葛偃说学艺不精的人,容易误判的原因。

这一章写得有点久TAT不过总算把营养液的债还上啦!

第86章三尺雪44\\x\\h\\w\\x\\6\\c\\o\\m(x/h/w/x/6/点看)!

', '')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