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在心跳游戏中扮演NPC

关灯
护眼
第 108 章 三尺雪66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

第108章三尺雪66

预言。

听到这两个字,姜宁冷静下来。

她原先以为,预言的诞生时间,是季汉末年,荧惑守心发生前后。

但想要将一整支皇室成员的身份藏匿这么久,却又保证不丢掉对方的继承权,不可能是仓促起意才能做到。

所以,真正的预言时间……

“与温侯消失的十年有关?”

世人皆知,吕布败走徐州后,与心腹高顺、张辽等人在内的数十名轻骑仓皇逃逸,下落不明。

人人都以为他死了,或者身受重伤,寻僻静之处疗养去了。

而他的“好女婿”,刘备的长子汉宪帝,也因为“体弱多病”,据说被一个老神仙带走修道了。

等十年后,吕布和汉宪帝带精兵强将回来的时候,众人才恍然大悟——你们是去边境征兵了?

然后就是纳闷——你们翁婿是不是有毛病?

中原遍地都是百姓,遍地都是兵源,干嘛千里迢迢跑到我们连消息都打听不到的地方去?

看刘备这十年在中原被打得东奔西跑,东逃西窜,很有意思?

这已经不是舍近求远了。

这是脑子有坑吧?

因着这桩不合理的事情,当时衍生出了种种关于“气运”“谶讳”的猜测。

譬如中原龙气衰微,需要其他龙脉来补;火运不足,要取青木来填……

总之,说什么得都有。

反正大家都不相信,你刘备把亲家和唯一的儿子弄到边境去,只是为了征兵。

肯定是为了什么不方便说的事情。

鉴于这事太过敏感,季汉得了天下之后,大家虽然暗中琢磨,都很感兴趣。

却没人敢把这事放到明面上来提。

也就这么含糊过去了。

严思蓉知晓瞒不过他俩,不由叹了口气。

瞧见她承认,姜宁反而释然了。

汉昭烈帝和温侯在徐州结盟的时候,她的先祖姜维还没出生;

贾宥的祖先贾诩还在张绣帐下当谋臣,琢磨究竟该找袁绍还是曹操当老板。

别说他们,就连大名鼎鼎的赵云,当时都因为兄长离世的缘故,回到家乡,还没和刘备重逢。

不离不弃跟着刘备的,只有关羽、张飞,还有糜夫人的两位兄弟麋竺和麋芳。

这种情况下,姜氏和贾氏不知道这么关键的事情,简直太合理了。

至于诸葛丞相也是九年后加入的,为什么他和他的后人就能什么都知道……

拜托,那可是诸葛孔明。

季汉有什么需要瞒着孔明的吗?

当然没有。

“如此想来,北山宫主一脉身世真正的玄机,应当在季汉初年——”姜宁缓缓道。

这也是季汉开国的一段奇闻轶事了。

季汉一统天下后,吕布还没有儿子。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

您活着时候定下的规矩,那就是“不孝”……

您看该怎么办吧?

刘备顿时傻眼了。

臣子们说得都对,都有道理。

但我都已经承诺温侯了,君子一诺千金,不能不认账啊!

何况吕布什么性格,你们还不清楚吗?

他是个一旦觉得待遇不够好,心情不爽了,就会对老板手起刀落的人。

我们不能因为“温侯后人可能反”,就现在把吕布逼得造反啊!

这时,汉宪帝主动站了出来,表示爹、岳父,你们都别发愁,这事好解决,看我的。

首先,皇次孙在宫中长到六岁,能够习武之后,就送给温侯当弟子,培养“师徒之情”或者说“父子感情”。

然后,皇次孙身上,依旧保留王爵。

接下来,就看情况决定。

倘若温侯能生出儿子,爵位自然传给亲生子,这个天经地义。

假如吕布到死都没儿子,却又有几个女儿,那就不管辈分了。

皇次孙必定要娶一位小姨,进一步加强双方的血脉联系。

等于就是“外孙女婿养子”了,BUFF给你叠满,你总能安心了吧?

就算温侯没有第二个女儿,也没关系,承诺照旧。

但不管哪种情况,皇家玉牒中,关于皇次孙的身份,必须保留。

这是为了防止皇长孙那边出事,希望温侯能理解。

等到皇次孙生出两个儿子,长子继承王爵,次子继承侯爵。

次子一脉,再从皇家玉牒上划去,真正计入吕家,行不行?

倘若这小子废物,生不出……

那再谈再议,反正先这么办!

严格来说,这是一个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方案。

刘备的第二个孙子,皇位继承权当然很靠前。

但刘备第二个孙子的第二个儿子,继承权就不知道排多远去了。

不出意外,就算父亲是王爷,他们也只能是个普通的诸侯王子。

日子并不算好过。

毕竟,西汉对宗室还算宽容,虽然推恩令下去,也把宗室们搞得越来越弱。

东汉对宗室却更加很苛刻。

汉明帝一句“我子岂宜与先帝子等乎”为由,从自己亲生儿子身上开刀,削其封地和岁入。

导致东汉的诸侯王子们,多封为仅食租税的乡侯、亭侯,一代比一代穷,一代比一代困窘。

这才是刘备家世并不算差,但年少时还要贩卖草鞋补贴生计的原因。

光是朝廷给的那点租税,层层分下去,根本不顶用。

养不活家里。

这种情况下,宗室子弟,能成为温侯这种有封邑、有兵权、有财权的实权侯爵,权倾天下,而不是只能收一亩三分地租税的可怜乡侯、亭侯。

大部分人肯定是乐意的。

而对吕布来说,这等于进一步保障了他的利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

成熟的解决方案。

联想到“异人”与“天象”的联系。

贾宥神色微冷:“宪帝、幽帝、异人、天象……究竟有什么关系?”

严思蓉深深叹气:“你不是猜到了吗?”

“汉宪帝,正是一位异人。”

“一切的灾祸,也由此而起。”

————————

注1:这里是说王氏家族。

王政君做了皇太后之后,兄长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他已经因为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是阳平侯),同母弟王崇为安成侯。

后来又同日封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世称“五侯”。

王政君的生母李氏早年与王禁离婚而改嫁苟宾,生下苟参。苟宾死后,王政君让母亲再回去与王禁复婚。王政君又同情异父弟苟参,比之以汉武帝时的外戚田蚡,也想给苟参封侯爵,但被汉成帝拒绝,因此让他任侍中、水衡都尉。

不仅如此,王政君怜悯自己的小弟王曼因早死而没有被封侯,而平阿侯王谭、成都侯王商等人多称赞王曼之子王莽,便追封王曼为新都哀侯,以王莽嗣侯位。

所以吧,王家表面上号称“五侯”,实际上他们家实际封了八个侯,差点封了九个,导致大半朝廷都是他们家的人,后面几代天子都和王氏外戚展开十分激烈的斗争,最后还是王莽赢了。

感觉汉家君臣从此以后应该都定了基调——咱果然还是不能太心慈手软啊,要是像汉初那样,直接武力干掉诛吕,顺便连吕氏血脉的诸侯王子也全杀了,大汉也不会完。(东汉窦家???)

******

注2:汉代的过继制度还没彻底成型,有一定的活动余地。(当然这是作者猜测的)

刘备、诸葛亮无子的时候,都是过继族亲或者侄子。

但曹魏、西晋权臣贾充就不是,他在儿子死了,有侄子的情况下,依旧选择过继外孙继承人。

虽然晋书写这是他死后,他老婆坚持这么宣称,并且上书要求,顶着很多人说过继异姓不合礼法,应该以旁宗支系的儿子作为后代,但贾充的妻子非要这么干。

但既然司马炎都能同意,西晋朝廷都承认了,证明这在当时应该算一个“有点出格,却合乎人情”的举动。

而且汉代经常有太后想封自己同母异父兄弟的例子,汉武帝的舅舅田蚡、田胜都被封侯,所以后面王政君才有学有样,要求封苟参,汉成帝虽然表面同意的原因是姓氏不同,但实际原因很大概率是王家封侯的太多了吧!

由此可见,他们确实父母双方都是认的,母系也当自家人。

所以作者本文选择如此处理。

*******

注3:日本将房子传给女儿,外公外婆养外孙,大概是平安时代到幕府前期,参考《源氏物语》。

“婿养子”制度则在幕府时期,乃至现代十分盛行。

所以才会说这个制度成型,经历千年,因为是一个缓慢流传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所以汉宪帝立刻能拿出这么成熟的解决方案,再综合其他疑点,贾宥就产生怀疑。

今天有双更!

第109章三尺雪67(营养液17万加更)\\x\\h\\w\\x\\6\\c\\o\\m(x/h/w/x/6/点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