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成吕雉心尖崽

关灯
护眼
第 182 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

第182章

据戍守未央宫的武士描述,他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百官公卿走出宫时,表情十分一致,眼睛是红的,步伐是飘的,吓得各府的随从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就差直接把主君拉医学院去了。

半天以后,众人的情绪才缓了过来,只不过想要彻底摆脱,还需花个两三日。

刘恒出了许久的神,忽然感激起仙逝的父皇,将自己册封在代地,抵御匈奴的第一线。即便他不能亲身上战场,但他绝不会退缩,总有一天,他会辅佐陛下,逼迫匈奴把俘虏的汉人还回来。

舞阳侯府,樊哙对其妻道:“早知道俺就把樊伉送襄侯门下了。”

吕媭:“为什么?”

樊哙咬牙切齿:“杀尽匈奴狗!”

他这辈子万一没指望,唉,也不知道儿子成不成行。

平阳侯府,丞相曹参对其子道:“吾今赏话剧,才始知其绝。”

曹窋诧异:“《袁侯传》难道不够震撼,不够让人耳目一新么?”

曹参摇头:“不一样的。”

他似陷入回忆,好半天,拍拍儿子的肩:“你一旦得空,就去看看《远行记》吧,想必不日就要开始巡演了。”

又说:“典客衙署是锻炼能力的好地方……不知我儿若是出使匈奴,可有使臣八分忠贞?”

曹窋:“?”

当晚,所有待在长安的彻侯二代,或是出任官职,或是无所事事,都被长辈寄予了痛击匈奴的厚望。身体素质或是马上功夫差一点的,长辈琢磨着要不要把人塞进典客衙署的使臣团,只要不像徐生那样迷路失踪就好……

被当做反面教材的徐生,尚且不知南边即将掀起一场思想风暴,叫原本蠢蠢欲动的家国复仇之心,形成燎原大火,烧进每一个汉人的心里。

他不在大汉很久了!

匈奴人吃的糙,穿的也糙,徐生麻木地啃着没有滋味的烤肉,怀疑总有一天要成原始人。他连故乡是什么样都快忘了,唯独长安城雄伟的城墙,灞桥下流淌的灞河,深深根植在他的脑海里——

还有天子叫人朝思暮想的面容。

徐生想想就悲从中来,同时警铃大作,照这样下去,万一有一天忘了陛下的脸怎么办?

不行。他扔开烤肉,以八百米的速度狂奔到帐前,下一秒,提气微笑,掀开帐帘,如今冒顿单于最信任的大萨满大祭司,便如圣光笼罩一般,出现在匈奴人面前。

不管是身份卑微的奴隶,还是匕首镶嵌宝石的贵族,在徐生经过的时候,他们无不低下头,神态恭敬:“天神在上。”

“大萨满护佑龙城。”

激动的目光隐隐追随而去,徐生理也不理,于是他们更狂热了。还有人动身想要追随大萨满的脚步,被保护大萨满的射雕者一瞪,这才按捺了下来。

大单于彻底痊愈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匈奴,引起整片草原的震动,谁人不想濒死的时候抓住神迹,捡回一条命?

而神迹的缔造者,就是眼前云淡风轻的青年。他不仅手握雷电,还能掌控死亡,只不过后一种神通,这群小贵族完全没有资格知道——只有离权利核心最近的大贵族才知晓,大萨满能炼制让人长寿的神丹,而长寿神丹,只有单于才有资格享用!

中央大帐里,正在读书的冒顿见到徐生,立马放下书,面上扬起浓厚的笑意。

冒顿生性嗜杀、多疑,尽管徐生救了他的命,他也绝不会交付全身心的信任,就如从前的龙城大萨满,一旦没有了价值,唯有充作奴隶或是杀掉两个下场。可当他半信半疑地咽下第一粒神丹,从而沉疴尽去,一天比一天强壮时,他当即把徐生的帐篷挪到了他的旁边。

生过病的人最渴盼健康,身体传来的感受不会背叛他。尽管他把权力交接给左贤王的时候十分豁达,当他吊着一口气躺在榻上的时候,濒死的恐惧攫取了他的心,冒顿害怕了。

只要有神迹,他就会不顾一切地抓住,而现在,他把神迹掌控在了自己手里。

这头草原雄狮不见丝毫虚弱,面颊红润,容光焕发,比从前年轻了足有十岁。徐生看着他,用匈奴话缓慢地道:“神丹不够了。”

冒顿神色微变,立即道:“赵壅送回来了大量胡椒……”

“胡椒只是最重要的一味,若想巩固,还需蒜与苜蓿,可两样种子却是迟迟不来。”

徐生仍是淡淡的模样,他说:“种子或香料,与单于的身体息息相关,种类越是稀有,神丹的药效就越好。还请单于加派人手,也让赵壅上心一些。”

冒顿目光一沉,半晌道:“我已经让赵壅要求西域诸国上贡,还请大萨满等一等。”

看来上贡还不够,当派去几千控弦之士,就算刮地三尺,也要把那些种子寻出来。

见他如此,徐生也就不再开口,转而道:“我来,还想要向单于借几张布帛,几块笔墨。”

这是小事中的小事,冒顿当即找了最珍贵的布帛,平日自用的笔墨,让人送到徐生的帐篷里去。

他并不好奇大萨满的用意,也禁止所有的匈奴贵族窥探萨满的帐篷,这是不敬上天,不敬神灵。徐生微微一笑,转身就走。

迎着崇敬的目光回到帐篷,徐生走到他平日炼丹的地方,只见角落摆着一个黑漆漆的泥炉,冒着极为不详的味道。

他抽了抽鼻子,嫌弃地踢了脚,紧接着往旁边望去——

一袋袋的胡椒,随意地堆在地上,麻袋都装不下的香料满溢了出来,如瀑布流淌。胡椒价比黄金,可在大萨满的帐篷里,恍若变成了不值钱的玩意。

徐生狠狠打了个喷嚏,愁眉苦脸地想,这么多这么重,该怎么运回长安?

算了,桥到船头自然直,他这么安慰自己。谁叫大汉和西域,还没有开辟出一条官方路径,因为目前匈奴控制了西域大部分地区。

赵壅与他的队伍越是深入,日后,对于大汉在西域的探索就越有利,最好直接走出一条路来,让他们好乘凉。

想到这里,徐生有些美滋滋的,让你说汉话,让你行为举止像极了汉人!既如此,为他的陛下做贡献不是应该的吗?

目前全匈奴的详细地图已经被他骗到了手,等西域的舆图一出,就该是本名士跑路的时候了。

畅想未来的徐生掏出布帛和笔,盘坐在一边,依照记忆画起了大汉天子的画像。

奈何他的炼丹术强,画技却是十分一般,等布帛显出乌黑一团,唯独能看出是个眼歪嘴斜的小少年的时候,徐生满意地放下笔。

他举着画瞻仰半天,珍惜万分地折叠好,贴着胸口放下。

陛下,您可千万别忘了我呀。

伤春悲秋了好一会儿,徐生一骨碌爬了起来,再给神丹加几勺雄黄配朱砂好了。

有两样东西从来都是不相融的,一方强硬,必有一方削弱。当它们合而为一,必将所向披靡;当它们分道扬镳,连同整个国家,必将陷入前所未有的分歧——

那就是君权与神权。

如今匈奴奴隶遍地,即便脱离茹毛饮血之状,有意学习汉人的风俗,还远远达不到“君权”的地步,但随着大单于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强壮,对萨满过分的崇拜已隐隐有了苗头。

这股说不清道不明的苗头,左贤王稽粥隐约感受到了。

他直觉这对匈奴的未来并不有利,可在老师赵壅身处西域,且父亲不准赵壅归来的情境下,稽粥怎么也想不明白,它不利在何方。

左贤王微微皱眉,听着身边贵族对大萨满的赞美。他自然也是感激、崇拜大萨满的,但这股崇拜,远远达不到他对自身的在意、和让匈奴变得繁盛的大业追求,最让他心惊的是,他觉得父亲变了。

父亲对生死变得极为执着,且注意力完完全全放在了西域,而不是南方!

稽粥决定劝说他的父亲,身为老鹰的化身,身为天之子,死后灵魂也定是要回归天际,又有什么好惧怕的呢?

何况他们的心腹之敌是汉朝,是年幼的刘氏天子,而不是已经被征服过的西域。在他看来,对西域出兵完全是浪费人力物力,为了寻找没影的种子,就能放弃从汉朝身上咬下一块肉吗?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晌午,他走进冒顿单于的大帐:“父亲。”

无人知晓父子俩谈了什么,他们只知道左贤王脸色难看地走了出来。

从此以后,龙城大萨满失去了左贤王的信仰,而匈奴内部,坚持南下反对发兵西域的贵族,与始终支持大单于的贵族,逐渐地分成了两派。

七年后,长安,未央宫。

宣室殿宽阔的广场前,立着黑压压的一片人。

阴沉沉的天落着细雨,可无人在意雨打在身上的凉意,文武百官与勋贵彻侯分列两旁,他们神色肃穆,簇拥着十五岁的大汉天子,静静等待着什么。

百官身后,是一群服饰统一的太学生,他们远远站立,仰头望着广场中央,一座新矗立起的英魂碑——

远远望去,英魂碑如一把宝剑的模样,剑尖直指天空,玉质闪着寒光,上刻密密麻麻的名字。

今天是新年伊始,也是战死英魂入军祠的大日子。

七年来,随着大汉国力日盛,将军们一扫往日龟缩,尝试领兵出塞。其间有成功有失败,战死的士卒亦不在少数,但每每出发,君王唯独下达了一道命令:收敛自大汉立国以来,遗落草原的汉军遗骨。

不论是随先帝攻打匈奴,从而失去生命的士卒,还是匈奴一而再再而三地骚扰边境,从而壮烈牺牲的将领——没了遗骸那就捧一抔土,不能辨认身份那就撕一道衣物,总归不能遗忘任何一人,要带他们回归故土。

一座漆黑的棺木从远而近,由襄侯韩信站在最前,虚虚搀扶。舞阳侯大将军立于他的身侧,手中捧着象征杀伐的刀剑,剩下的将军侧身扶棺,神情皆是峻色。

仔细看去,他们通红的眼眶闪烁着不同程度的泪光。

踢踏,踢踏……

刘越看着棺木由远而近,从宣室殿的台阶慢慢往下走。

第183章!

', '')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