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成吕雉心尖崽

关灯
护眼
第 192 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

第192章

丞相府的属官发现曹公今天捧着一封信,一直没舍得放下,连处理事务的时候,脸上也出现了许多细微的表情。

犹豫,纠结,甚至……高兴,疼爱?

很快,他们解了惑。曹参召集了心腹,对他们说:“陛下恐有变革文字的决心。”

厅内掀起哗然。

毕竟是陛下写给自己手书,他是舍不得拿出来给别人看的,曹丞相品了品末尾的笑脸,再次轻咳一声:“先帝在时,便同萧丞相有所商议……”

关于这件事,资格老点的臣子都知道。先帝还想让萧相造字呢,嫌小篆比划太多,写起来太麻烦——最重要的一点,小篆是李斯造的,先帝事实上有些不服气,觉得汉都代秦了,文字是不是也要有所发展?

但文字的改变,哪是那么容易的事,萧丞相当时要主持未央宫的修建,还要安顿天下的满目疮痍,实在没这个精力,也没这个心思。

当即有人按捺不住了:“如今的大汉的确非同以往,但不知陛下偏好怎样的文字?小篆作为官用,已经深入人心,蓦然要改,怕是艰难。”

曹参怎会不知这个道理,他笑了笑,提起笔,慢慢在纸上写下平滑圆扁的一个字——

隶。

哗然声更大了,并不是反对,而是惊讶。

若陛下坚持的是这等字体,反而比他们想象的要简单。虽然当下官方用字是小篆,但民间早就有简化小篆,往半篆半隶发展的趋向,要知道百姓不是他们,百姓多数忙于农桑,为节省时间,自然偏爱简便的写法。

隶书是符合大部分人审美的。看完了曹丞相的提示,松口气的有,他们相信若是大力推行,不出几年,全天下将流行起隶体,毕竟以陛下的威望,太后的号召,就算有反对的声浪,也不会翻得太高。

同样,它将作为不得了的功绩,刻在史书和传记里。

但,犹疑的占了大部分。隶体从何而来?发源不详,整理于狱中!许多人都认为它上不了台面,与犯人、俗人联系在一块的字体,怎么能当做官方字体呢?

有人委婉道:“臣以为……不甚高雅。”

不等别人附和,曹参却是罕见地严厉起来,面上伤疤收紧,露出从前纵横战场的铁血的风范。

“高雅?”曹参道,“事实上,离天下平定不过眨眼一挥间,三十年前,谁还不是个泥腿子。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大官,难道就能忘记过去,忘记那段苦日子了?”

说得那人羞愧无比:“丞相——”

“故而隶体的出处,你我没资格批判。唯一能够判断的,就是它好不好写,好不好用,就是不改,也要拟一个章程出来,陛下还等着相府的回应呢。”曹参沉声道。

作为三公之首,他也不能辜负帝王的信任。

于是所有人忙碌了起来。

丞相府之外,有人嗅到非同寻常的味道,他们还来不及探讨,就被一个重大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

王脑疾若是痊愈了()•(o),请您赶快上书⒑()_[(.)]⒑()•(o),第一个响应——时辰不等人,到时又让代王抢去了风头,岂不憋屈。”

刘肥猛然反应过来,转身就往正殿跑。

谁第一个表忠心,谁就能在长安君臣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三岁小儿都知道这个道理!齐国离长安远,可见得争分夺秒,时辰真的不等人。

相比齐王的反应,淮阳王刘友可以说是更不甘心。

七年来,皇帝长大了,他们这些皇帝的哥哥也长大了。仰仗于汉初特殊的诸侯王制度,便是再废物,也能成为诸侯国说一不二的存在,只要不去长安觐见,在封国的日子,可以说过得无与伦比的舒心。

刘友几乎快忘了当年刘越登基,他因为五哥被软禁留下的阴影。

他年仅十八,就收用了淮阳国最漂亮的美人,正和美人调情的时候,中央回收铸币权的消息传到了耳朵里。刘友一愣,整张脸沉了下来,美人当即一惊:“大王?”

刘友大步往殿外走,一边压抑怒气:“是谁提的更改币制?”

“是长安那边,一个叫萧延的官吏,是、是萧君侯的二子……”

萧君侯,能这样称呼的,唯有一个萧何了。刘友神色越发阴沉,他怎能甘心?

诸侯王之所以能呼风唤雨,就是可以自己铸币、收税、掌管盐铁、豢养军队,此乃当年父皇的规定!如今铸币回归中央,这和割他的肉有什么区别?

“萧延,还有没有将父皇放在眼里!这岂不是坏了他老人家的制度。”刘友在心里把萧延剐了千万遍,直接给人扣上不敬先帝的大帽子,焦躁了一个晚上,还是凭着侥幸心理道,“……再等等。等天子的诏令到了,再行决议。”

沐浴着淮南国百官或是迟疑、或是不赞同的目光,刘友反而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到底是不到二十岁的少年,最是容易逆反,他告诉自己,如今皇太后需要养病,根本不会关怀他这不甚显眼的淮阳王。而他最小的弟弟,当今天子,但凡不想坏了友爱兄弟的名声,便不会步步紧逼——所以他决定观望是对的。

反对官方铸币的声音何其多,万一,万一有转机呢?

转机没等到,长安传来讣告,吴王刘濞殁了。

是病逝,重症突发,药石无医。

尽管吴王痴傻已然深入人心,但多少年了,他一直是那么病殃殃的样子。就在人们以为他命硬,会一直病殃殃下去的时候,他竟然死了!

紧随而来的是一封诏令,先是表达了天子、太后有多么悲痛,随即写明,吴国目前由吴国相代管,等世子长成再议。附在末尾的,是一封长长的、堪称隆重的丧仪,由宗令奉常共同制定,详细地叙述了吴王的棺木会放在哪儿,丧礼谁人出席,等等等等。

“……”淮阳王刘友的脸色渐渐刷白,最后变得一片惨白。

他踉跄地后退了一步,久违的、噩梦般的恐惧,席卷了他的身体。

堂下,百官都沉默了,他们看着大王,犹如看一个不懂事的

()•()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

孩子。

等到窒息的寂静过去,刘友嗓音颤抖:“赶紧,赶紧给孤拟定奏疏……快马送去长安!”

……

长安城。

浑然不知拉了多少仇恨的萧延,作为新晋宠臣,暂缓了回到郑县的步伐。

在陛下宣召他的第一天晚上,少年天子拉着他秉烛夜谈。萧延越谈越是兴奋,他发现陛下对于经济与商业的思考,绝大部分都是与他重合的!

这个发现“轰”地一声,彻底点燃了他的野心,只有为官者,才能知道自己的思路与帝王一致,是多么幸运而宝贵。

此时此刻,萧延恍然意识到,黄老学派的师长交付与他的任务,恐怕也不是什么艰难的事。

立功德碑,币制改革,冲突吗?

完全不冲突,可以两线并行,他攥了攥微微发汗的手心,久违的热血充斥脑海,仿佛看见了抱负得以实现的那一天。

他说:“陛下,臣有一请——”

待萧延阐述完改八铢为五铢的好处,并复述师长们的建议,该如何从上而下地执行这个决策,到最后嘴唇都干了。

刘越给他倒了杯水,萧延立马谢恩,紧接着吨吨吨地灌,就听天子慢悠悠地冷静道:“还不够。”

刘越一边说,一边聚精会神玩着水碗。只见水碗骨碌碌地在案上转了一圈,划出点点湿痕:“朕不仅想要改制,还想把铸币收归国有。”

萧延的眼睛蓦地睁大了。

第193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