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02章
蒯通回到席间,立马有许多权高位重的大臣、彻侯,想要与之交谈。
虽说人不可貌相,但这份狠辣也是对着朝鲜,与他们又有什么妨碍呢?换言之,蒯通着实为大汉立下了泼天功劳,不仅保全了使团,还提携了他们的后代,这份恩情,他们得受。
就是心里有点怕怕的。
一位青年使臣跟在父亲身侧,入眼便是蒯通僵硬的身躯,还有调色盘似的脸,五光十色,分外精彩。
他吃了一惊,关切地问:“这,正使身体不舒服吗?莫不是回到长安不服水土,要不要请医学院的先生来看看?”
一连串问话如同机关似的,可见蒯通着实是他关心、崇拜的人了。
话音刚落,他的彻侯父亲也道:“……正使若是不便,吾认识几位医术高明的医者,其中就有大汉国手淳于先生。”
远远听见蒯通好像生病了,前来交谈的大臣们停住脚步,很快,传来了几声窃窃私语。
“远行辛苦,正使看来需要好好休息……”
“谁说不是?看那小脸蜡黄的哟。”
“陛下向来看重为国为民之人,这样一来,除了嘉奖,蒯正使想必定能获得陛下的垂怜。纵横学派,恐怕崛起近在眼前!”
蒯通:“……”
他的手开始抖,从喉间艰难地挤出一句谢,半晌,掩饰般地端起酒盏,遮住不断抽搐的嘴唇。
他要陛下的垂怜做什么?
不会用词就别用。
还有,你才小脸蜡黄!!
韩信收获了一位扭头就走的挚友,嘶了一声,神色有些凝重。
彭越看着十分稀奇,正想盘问,外头传来嘹亮的通报:“天子,太后到——”
赴宴的臣子立马拜了下去:“臣等参见陛下,参见太后。”
“诸位卿家请起。”吕雉为了养好右手,已经推掉了许多不必要的活动,这回难得的赴宴,也是为了庆功同乐,顺便看看有成为传奇潜质的蒯通。
昨晚上,身为吕家人的吕禄已经进宫一回了,老老实实当着她和皇帝的面,把出使经历详细地说了出来。包括他是如何和小三儿合作的,如何争分夺秒,拓印朝鲜国玺……
旁听的建成侯吕释之是万万没想到,唯二还算淡定的,或许也只有吕雉和刘越了。
后者已然猜到了吕禄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前者什么场面没见过?即便惊诧,过了几秒也就消散无踪,太后打量着吕禄这个侄儿,直看得吕禄紧张起来,最后吕雉点点头,看样子是十分满意。
虽然听着像歪门邪道,但用在正途上,那也是正道。只可惜不能光明正大地赏了,她对吕释之说:“二哥回头可要好好奖励禄儿,没有堕了吕氏的威风。”
吕释之:“…………”
他娘的,这小子喜欢雕东西就雕吧,没想到还能这么刑。
不对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移默化这么多年,恐怕也在其列,但为了长治久安,还是得赏罚分明。
蒯通携平定朝鲜乱局之功归来,封濮阳君,有食邑,无封国。副使郅都与其余立功者,皆有不同程度的封赏,却是不足以封侯,他们的权益体现在俸禄与待遇上。
眼见宴席进行得差不多了,刘越悄悄转开脑袋,问吕雉:“母后累了吗?”
“尚可。”吕雉笑道,“越儿觉得这几道菜品的味道如何?”
母后往未央宫送了两名新厨子,炖肉炒肉都是一绝,刘越拿起帕子抹嘴,笑得又甜又灿烂:“好吃。”
想了想又说:“母后若有不舒服,赶紧告诉我。”
“知道了,知道了。”
小儿子天天紧张她的右手,看得跟瓷器一样,还是淳于意出来辟谣,说太后还可以左手拿勺吃饭,这才制止了刘越命十个八个宫女围着她转,实在不行把饭喂到她嘴边的危险想法。
这也是越儿极少见的一次犯傻了,吕雉知道他关心自己,笑归笑,很快心软得不行。
她坐在与皇帝并行的最高处,看着最让她疼爱的孩子,逐渐有了掌控天下的帝王相,内心的骄傲无法言喻。疗养的这些日子,她也一直在关注越儿处事的方法,这孩子像极了她。
余光瞥见抱着女儿乐呵的刘盈,吕雉一滞,继而对窦漪房低声道:“宴席结束了,你带着洛邑来长信宫玩,就说祖母想她了。”
窦漪房有些摸不着头脑,太后不是两天前才见过洛邑翁主吗?
她也低声回:“诺。”
吕雉这才满意,那厢,刘越琢磨着是不是应该趁着大家都高兴的时候,宣读封赏,让热烈的气氛更上一层楼。
听下方的臣子吹牛谈天,也是十分有意思的一件事,他听得津津有味,只不过这样的情境之下,闷头喝酒的蒯师傅好像更突出了。
方才赵安悄悄汇报,蒯正使与襄侯似乎闹掰了,心生怜爱的皇帝陛下,决定让蒯通也放肆地开心一回。
刘越转头吩咐几句,当即有宦者去取来封赏诏书。
那熟悉的卷轴一露,大殿渐渐地安静了下来,韩信与彭越对视一眼,当即意识到了什么。不等韩信露出笑容,他瞥见蒯通仍埋头喝酒,一点也没有世俗的欲望,心里不禁浮现六个点:“……”
韩信急了。
蒯兄,这时候可不兴饮酒啊!
许是心有灵犀,蒯通恰在此时抬起头,超小声地骂骂咧咧:“你他娘的韩信!”
下一秒,他从高亢的宣读声中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以正使之职,平朝鲜动乱,扬大汉之威……封关内侯,立濮阳,食邑五百户……”
啪嗒,蒯通手中的爵杯掉了下来。
他反应的速度有些慢,出列的速度却是十分迅疾,此时飘飘乎乎的,如同浮在云端。
郅都跟随他出列,还有念到名字的青年使臣们,无一不是充斥着喜色,最后,诏书还给予了使团的后勤人员奖赏,此番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达到了他的期望()•(),想到这里○[(.)]○()•(),刘越不禁生出一点小自豪。
最重要的一点,接了他的奖赏,就不许脱下身上的黑锅了!
这叫等价交换,想必蒯师傅一定深谙这个道理。
·
今夜的光芒,注定聚集在新出炉的濮阳君身上。
等最最引人瞩目的天子和太后前后脚离开,蒯通很快成了所有人的焦点,若不是韩信拉彭越一起帮忙挡着,光看他被灌的酒量,明早爬都爬不起来。
若说原先他是借酒消愁,如今再喝,却是满怀高兴。只是难受不会消失,但会转移,譬如叔孙通——
叔孙通想骂人了。
他先前还为蒯通感到高兴呢,一介文臣能以外交成就封爵,足以可见蒯通的厉害,没想到回旋镖扎到了自己身上。
纵横学凋零得比阴阳学还厉害,因为入门门槛也高,谁知道《远行记》一出,它的热度突然上窜了一节。
呵呵,现在倒好,陛下居然在诏书里给予奖赏!万一纵横学派变热门了,挤压的是谁的生源?
瞧瞧那些赴宴的青年使臣吧,他们明显有着心动,觉得兼一个学派也不是不行,尤其是蒯先生的智谋口才,他们也想要。
叔孙通虽不懂他们的心理,却也猜得出一二。堂堂九卿之首的奉常拳头硬了,顾及这是热闹的场合,还要强颜欢笑,等出宫的时候,叔孙通脸都笑僵了,揉搓了很久才好。
他上了马车,深深叹了一口气,第二天下衙,前去拜访同为儒生的陆贾。
陆贾擅长外交,说他是大汉第一外交官也不夸张,相比蒯通,他的经验更为娴熟,风格更为迂回,简而言之,是笑脸迎人,杀人不见血。
当年汉朝建立,陆贾只身远赴南越,说服南越王赵佗对大汉称臣,这样的功绩,放在当下怎么也要封一个关内侯。若是他出使朝鲜,还有蒯通什么事?
叔孙通觉得可惜,但又不能在陆贾面前表现出来。这人并非正统的儒生,平日里也和北平侯张苍一样,从不掺和儒门内部的事务,何况他还引蒯通为知己,嗯,还是不说蒯通的坏话好了。
陆贾接待奉常,还是礼数很周到的,即便对叔孙通的来意好奇,也是一脸微笑地恭候对方开口。
只听叔孙通道:“贤弟担任太中大夫数年,之后升作典客卿,难道就没有想过更进一步?”
更进一步?那便是九卿之中的典客,典客衙署的一把手了。
三公九卿,非彻侯不得担任,是朝堂公认的规则,陆贾有些讶然,随即笑道:“若真有幸走出那一步,也不知要何年何月,老弟我恐怕早就作古了。”
事实上,他已经是典客衙署实际上的掌权人,顶头上司不过挂了个名,谁叫他的业务最是厉害。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若说不想当一把手,那定然是假的,只不过陆贾早就不抱希望——他一个精于嘴皮子的人,如何带兵打仗,凭军功封侯?
叔孙通却道:“非军功不得封彻侯,高皇帝立下的约定
()•(o)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如此()•(o),可十年后⒐()()•(),二十年后呢?天下终有一日会止兵戈,陛下威仪四照,大汉也将屹立万国之巅,适时,贤弟觉得造福万千农人的董公会不会封侯?”
陆贾神色郑重了起来。
他明白叔孙通的意思了,譬如董公董安国,若是有朝一日能将亩产提高到十石以上……别说十石了,就是七石,即使当下限于高皇帝的约定不能封侯,终有一日,陛下也会给予他相应的荣耀。
陛下锐意进取,意在改革,其余彻侯能有意见?敢有意见?得罪了天子不说,还要被百姓的唾沫淹死。
换做他也一样,若是立下无可比拟的功劳,多少也算个封侯预备役,万一运气好,九卿之位也不是妄想。
陆贾若有所思,看向叔孙通,想听他接下来会说什么,哪知叔孙通讲了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话题:“近来南越国可有动静?”
“离开春有一段时日,南越国的国书,已经在递交的路上了。”
陆贾语罢,又打趣了一句:“南越与朝鲜不一样,虽说赵佗不满太后执政,前些年对我大汉不甚恭敬,但陛下登基数年,他一改原先态度,又重新归于臣服,且是表里如一,而非阳奉阴违。”
叔孙通从鼻孔喷出一股气,南越,朝鲜,作为汉土一南一北的小国,君主哪个不是汉人?哦,赵佗是秦人,始皇帝死了,他也就不回去了,在他看来,这两国本质没什么区别。
聊到这里,他也图穷匕见,不藏着掖着了。
叔孙通斩钉截铁道:“通愿倾儒门之力,助贤弟出使南越,立泼天大功,以图封侯!”
第203章!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