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庭芳

关灯
护眼
第 二十三 章 第二十三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

第二十三章第二十三章

她说的实在太小声,林稹一瞬间以为自己听错了,又问了一遍:“是谁?”

“是韩家十二郎。”

林稹生生愣在了原地。

她万万没料到,自己的未婚夫居然和闰姐儿有情。

仔细一想,倒也正常。

两家比邻而居,又有香囊传信,天长日久的,可不就生了情意吗?

只是……

“你怎么知道对方是十二郎?

他自己说的?”

闰姐儿羞涩的点点头。

林稹谨慎,试图确认:“有没有可能有人假冒了他的名字?”

“你这是什么话?!”

闰姐儿不满道,“你瞧见我与宰相家结亲,心里不痛快,是吧?”

林稹无奈:“我不是这个意思,你听我说。”

“韩林两家比邻而居,宅子的格局分布应当差不多,无非是大小不同罢了。

既然偎雪坞是后院,那么偎雪坞隔壁多半也是后院。

“里头若是住了人,此人应当是韩家人。

否则外来客人多数都住前院,哪里会让他们进后院?”

“所以我不是质疑此人是不是韩家的郎君,而是质疑此人年岁几何,是否成婚。”

这话倒也有些道理,只是闰姐儿正是上头的时候,哪里肯听呢,只管摇头:“他自己在信里说了,是韩家十二郎。”

说着,又郑重道:“他不会骗我的。”

话已至此,林稹还有什么好说的,再问下去,闰姐儿非得跟她翻脸不可。

林稹也是无奈,只能叹息一声,点头应了,又忍不住叮嘱一句:“你自己心里有数就好。”

话音刚落,林稹又不免想到晌午祖母的话。

若韩家十二郎与闰姐儿有情,那她是一定要退婚的,否则她横插一脚,棒打鸳鸯算怎么回事?

只是不知道要不要现在就告诉闰姐儿,自己与韩十二有婚约。

林稹犹豫片刻,到底没说。

一来口说无凭,闰姐儿未必会信,二来事发突然,从中午知道婚约到晚上知道未婚夫和闰姐儿有情,事情一波接一波,闹得林稹脑袋里乱糟糟的。

她总得了解清楚情况,才能决定该如何处理这一团乱麻罢。

“你们两人是怎么认识的?

能否说给我听听?”

闰姐儿耳根通红,声如蚊讷:“就是……”

……

却说林稹正听着闰姐儿讲她的爱情故事,时间就一点点过去。

这会儿约莫是到了寅末卯初。

星子渐隐,太阳将出未出,天边泛出一圈鸦青色,四周风物都影影绰绰的,似蒙在一层温柔的暗色里。

隔壁的韩旷正是苦读的时候,夜里不好点灯火就早早的睡了,白日却是鸡鸣便起。

这会儿韩旷已经洗漱过后,刚取了一张两石的麻背白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

来装书了,韩旷住的只是其中最偏的小耳房,里头除了一张榻、一张案、一把圈椅、一柜书之外,什么都没有。()•(o)

当得起一句家徒四壁。

←想看榆冬写的《满庭芳》第 二十三 章 第二十三章吗请记住的域名[(.)]←()•()

“四哥说笑了,读书本就是个清苦事,哪儿能有外物分心呢。”

韩旷一边说,一边走到书柜前翻找。

“找到了。”

韩旷笑着,回身把两本书递给韩晖。

韩晖接过来一看,只觉莫名其妙,“十二郎是不是弄错了?

我不过是要一册《尚书郑注》,这怎么还多了一本……”

韩晖细细一瞧,“《溪蛮丛笑》……

这是本什么书?”

韩旷就笑着说,“这书是我游学岭南时,一位士人所赠,说是他友人的父亲旧日所著笔记。

我看过了,觉得极有意思,也送给四哥看看。”

韩晖虽觉得奇怪,但外头还没传来敲门声,料想两个小厮还没找到香囊,便也想着拖时间,就顺势道:“有意思在何处?”

韩旷看他两眼,慢悠悠道:“譬如,里头说,岭南旧时有抛绣球的习俗。

每到节日,男女分列两队,互抛五色彩囊。

其中手艺精妙者,可将绣球抛到近乎几丈高……

过门越墙,轻而易举。”

韩晖整个人都僵住了,额间一层细汗,怀疑自己是不是露馅了,便忍不住去看韩旷。

可对方面无异色,仿佛真的只是觉得稀奇,才把这书分享给他。

“这等习俗,我倒没听过。”

韩晖尴尬不已,只讪笑道,“十二郎四处游学,果真是见闻广博。”

韩旷定定的看着他,慢条斯理道,“四哥谬赞了。

这书四哥尽管拿去看,只是看完了得还我。”

“这书上有些习俗颇为奇异,值得收藏。

只是还得送去给祖父看过,才能进文通楼。”

一提祖父,韩晖腿都软了半拉,只勉强挺着,嘴上支支吾吾的:“这些个奇风异俗,多半是有人编造罢了,这样的书哪儿能送到祖父跟前,污了他的眼?”

说着,两只眼睛巴巴的盯着门外,暗骂两个不顶用的,怎么现在还没找到!

一边骂,嘴上还要道:“十二,你如今正是读四书五经的时候,这样的笔记就不要读了,也免得乱了心性。”

韩旷见他执迷不悟,也不免叹了口气,只管说道:“四哥,叫外头的两个小厮别找了,东西在我这里。”

说着,从怀里取出个香囊来,递到韩晖面前。

韩晖整个人都愣住了,脸也涨红了,“这、这个……”

“东西应该是从隔壁林府扔过来的。”

韩旷也不急,慢条斯理的问道,“四哥,是林府的哪个小娘子?”

韩晖支支吾吾的伸手想去抢,“不是、不是什么小娘子。”

韩旷手一扬,叫韩晖落了个空,脸上也不免冷了些:“四哥,此事我不

()•()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

有意的。”

“林家小娘子总不至于给人做妾罢。

也就是说,你要么没告诉,要么误导了那位小娘子,叫她以为你尚未成婚。”

“韩家子弟没有夭折,长至十三岁以上的共计十一人,其中未婚的只有七哥、我和十四弟。

七哥喜好在京里呼朋引伴,四处浪游,名声颇大,那位小娘子或许听过七哥的风流性子。

而十四弟又才十三岁,年纪和那小娘子未必合适。”

“也就是说,年纪合适,尚未成婚,声名不显的只有我。”

韩旷看着脸色白惨惨的韩四,轻轻问道:

“四哥,你用的该不会是我的名字罢?”

————————

1土俗。

岁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色彩囊豆粟,往来抛接,名飞紽。

——《溪蛮丛笑》(宋)

2飞駞

交址俗,上巳日,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駞。

男女目成,则女受駞而男婚已定——《岭外代答》(宋)

关于抛绣球这个习俗,我先是看到了有个抛绣球的视频,是个老奶奶,树个竹竿子,可以把绣球高高的抛进竹竿子的洞里,跟投篮似的,轻轻松松就能抛到很高。

据说现在广西那边还有抛绣球的体育活动,不知道广西的小伙伴说说,你们那里还有这个体育活动吗?

我一查,发现宋代岭南好像就有这个类似于抛绣球的习俗,也就是《溪蛮丛笑》和《岭外代答》里记载的这两条。

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x\\h\\w\\x\\6\\c\\o\\m(x/h/w/x/6/点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