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混在三国当武将

关灯
护眼
第 46 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

每当遇上像王事这样勤却笨的人,或是其他掾属那样既懒又笨时,虞临都会忍不住怀疑,他们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同类。

……结果当然是。

他又不由得反省,做出“是自己太过严苛”的结论。

虞临心知,在转换时空之前,他与同类相处的经验可谓少得可怜。

而与他曾短暂相处的那些人中,则是得以存活至废土四期的凤毛麟角:无不经过数不胜数的基因优化、以及自然和非自然手段的筛选。

数千年前的同类与其相比,自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况且,并非所有人都笨得令他心烦意乱——既有博学洽闻,求知旺盛的好友孔明;又有文武兼备,爽直豁达的友人徐庶;还有出身豪族,交友却只求情趣苟同,独行特立的崔州平;更有弘通博济,尤擅哄人的荀令君。

喔,他还险些漏了那位叫他自叹弗如,从此自绝文官志向的幼崽曹植。

虞临释然了。

他想,并非是世人皆笨。

而是他运气不佳,恰好遇上了一群身体孱弱、心地也不善良的笨人扎堆,还刚好都做了他的部下罢了。

在旁人眼里,这位新廷君行事可谓迅若雷霆,唯独在写这封信时,首回显现出尤其慎重的态度。

不仅眉头微蹙,面带犹豫,时不时还停笔凭几,抿唇思索一番。

这让底下掾属们心中猜测万千。

……究竟是何等人物,可令容止俨然,可谓怒不变容、喜不失节的虞闻喜,露出这番慎之又慎的神色?

虞临并未在意他们的莫测神情。

等他专心这封信写完,已过去了整整一个时辰。

核心思想自是“孔明速来助我”,一句话便足以概括。

但简明扼要显然不符合此时的风向:既要添加符合此时文人通信习惯的互相吹捧,如“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皆可谓知音难觅,同志者罕求”;又要保留他个人习惯,带上详尽资料进行注释、做一份包含短期长期目标在内的建设计划书。

当然,也只可能写个梗概:要真写全的话,篇幅过巨,光是相关注释,就足够占满四页纸了。

等完稿后,虞临略舒了口气。

正当他准备召信使来时,目光忽落在那毛糙厚重的纸缘上。

——他忽改了主意。

不如加急造出第一批好纸,将信上内容誊写一遍,再令人送信。

虞临虽与诸葛亮相识不算长久,然一个多月以来的朝夕相处,仍是令他对其多了几分了解:孔明好奇心颇重。

那这诱饵之选,需得上佳。

见廷君神情凝重地将墨痕初干的纸收好,众人更是心念繁杂。

究竟是上峰写给何人的信?

不过,这份浓重的求知欲,很快便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寡淡。

在燃灯续昼的漫漫长夜所带来的煎熬下,更是显得不值一提。

在埋首案卷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

稍作休息了。

于是,在毌丘兴忐忑的注视下,这位瞳仁被日晖点曜、竟粲若南垠之金的新上峰只静静盯着他看了片刻,便从善如流地颔首:“毌丘君所言在理。”

毌丘兴顿觉一阵恍惚。

他的建议……竟真被听取了?

非但如此,虞临适才稍作考虑后,还决定仿效友人们一回。

他微微歪头,定定地凝视着毌丘兴,冷不防地提议道:“毌丘君可愿与我同食同寝?”

据他观察,但凡是自己遇见的友人们,都极为热情好客,欲领他留宿。

不仅同餐而食,还要同塌而眠,秉烛夜谈。

虞临理所当然地想,既有这种快速增进感情的成功惯例,他入乡随俗,也应从之。

毌丘兴:“……”

猝不及防地受到邀请,他面上的茫然和失措猛然间悉数暴露出来,根本无法掩饰。

他,受廷君之邀?

莫不是廷君神通广大,已知晓他同主公曾为旧识,颇有几分交情,方对他另眼看待?

这念头弗一出现,便叫他自己否定了。

不知为何,他隐约感觉出,莫说自己不过一寻常旧识,哪怕是主公亲至,廷君恐怕也将耿直不易。

可……他区区毌丘兴,究竟何德何能啊!

见这部下神情呆滞,欲言又止,虞临不禁凝眉。

他到底是首回主动邀请人,也是初次疑似受挫。

不过他心性一向强大,于并非友人者的拒绝,自然称不上受到打击。

只因纯粹感到困惑,才客客气气地再问了一道:“汝可是不愿?”

若真不愿意,那他就不勉强了。

——待毌丘兴惊慌失措地回过神来,自然不可能拒绝。

于是毌丘兴便是在稀里糊涂的情况下,与食不言的上峰一同进了顿简单的餐食。

因用膳时,虞临一直不发一语,他便不知不觉地比平日多用了许多。

廷君究竟准备何时考校他?

怀揣着紧张心境,毌丘俭沐浴时亦心不在焉,后又战战兢兢,与虞临一道躺于床上。

“歇罢。”

说完,虞临严格遵照被视为圣贤的孔子所倡导的“寝不语”,迫使自己忽略掉身侧的障碍物,沉默阖眼,转瞬便入睡了。

——他理所当然地想,既然同食同寝的基本程序已经被严格执行,那他同这位唯一可用的部下的关系,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拉近了一些。

毌丘兴:“……”

他浑身僵硬地躺在一旁,在再三确认过身畔的虞临的确已然入睡后,便望着承尘发怔。

……他究竟是来做什么的?

他朦朦胧胧地想着。

他本以为自己将辗转反侧,空熬许久,殊料在浓重的疲惫驱使下,倒是很快真睡着了。

当他醒来,竟是已近日昳,身侧也早已没了虞临的身影。

他竟在廷君床上无耻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

语和亲身示范下敞开心扉,露出恍然大悟和跃跃欲试的神色后,虞临便退后一步。

他将驱牛之鞭递给眸光最亮的那名老者,又将犁从牛身上取下,示意对方从头照做一遍。

当这老者受宠若惊地接过长鞭,沉默缓慢、却又步步正确地将铁犁重新套好,然后小心翼翼地以鞭,指引这头耕牛。

在他全不费力的情况下,深陷入田地中的犁,已完美地耕出半臂深的沟壑。

众人看呆的时候,耳畔忽传来一声清脆的掌击。

他们倏然抬头,循声看去。

……怎是廷君?

虞临非常捧场地开始抚掌。

虞临面色平静,实则已然充分地准备好了要模仿荀彧夸赞幼崽时的言语神情——好给予这第一位成功的农人充分鼓励。

然而他还没来得及开口表扬,此人便忽然抬眼看他。

虞临微顿。

旋即,他便见对方莫名捂面,声出哽咽,已是潸然泪下。

虞临:“……()•()”

其他农夫亦是泣不成声,赤足蹲坐于泥地,于这位长官身边哭成一团。

虞临仍旧站得笔直,眸底却空茫了一瞬。

这究竟是怎么了?

他默默地偏头,看向了毌丘兴。

“来得正好。⊘()⊘()•(o)”

虞临仿佛才注意到佐吏的到来,赤足踏着尘土泥浆,丝毫不在意身上风尘仆仆,步履却莫名迅疾:“我有差事一桩,需你代为行之。”

无独有偶。

——“我欲荐裴君归乡为丞,不知裴君意下如何?”

裴潜于沿途驿馆修整时,脑海中不经意地浮现出不久前同荀令君的对话。

作者有话要说:

1善人在患,饥不及餐:善良之人陷入危难时,(救助者)焦急得如同饥饿时等不及吃饭一样(要立刻施以援手)。

典出《后汉书·卷五十六·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今将军内倚至尊,外典国柄,言重信著,指撝无违,宜加表救,济王公之艰难。语曰:“善人在患,饥不及餐。”斯其时也。”

2南垠之金:直译为“南方边远之地出产的黄金”,在古代文献中多指代南方异域的珍贵物产,常与“西极之玉”“昆仑之璧”等并称,用以形容稀有、贵重的宝物。

3譬钟期之于伯牙,子路之于仲尼:伯牙绝弦的事大家肯定都知道了,后者典故解释如下:“仲尼:孔子的字。醢(hai):鱼或内做的酱。子路仲氏,名由,孔子弟子。勇武有力,受教于孔子,出任卫国地方官。卫国发生内乱,子路前往都城支援国君,被杀。传见《史记》卷六十七。子路死后,孔子见到卫国来的使者,就打听子路死的情况,使者说是“醢之矣”,即被砍成肉酱。孔子大受刺激,令人“覆醢”,即把自己爱吃的肉酱倒掉。并且从此不吃。事见《礼记檀弓》。

用法出自曹丕与吴质书,《三国志·魏志二十一·王卫二刘傅传》“昔伯

()•()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

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也

4毌丘兴跟曹操有过交情:

毌丘兴跟曹操有过交情:

出自《三国志·魏志一·武帝纪》“安定郡太守毌丘兴将要去上任,魏公告诫他说:“羌族人如果想与中原交往,自己应当派人来,切记不要派人去!善良的人难找,不好的人派去后必然要教唆羌人乱提过分的要求,自己就好趁机谋取私利。如果我们不答应要求,将会使异族失望;答应要求,又对国家不利。”毌丘兴到任后,不遵指示派遣校尉范陵到羌族人中间。范陵果然教唆羌人,让他们请求朝廷任命自己为属国都尉。魏公说:“我早知道会这样。并非因为我是先知先觉的圣人,只不过经历的事情多而已。”

原文:安定太守毌丘兴将之官,公戒之曰:“羌胡欲与中国通,自当遣人来,慎勿遣人往!善人难得,必将教羌胡妄有所请求,因欲以自利。不从,便为失异俗意;从之,则无益事。”兴至,遣校尉范陵至羌中;陵果教羌,使自请为属国都尉。公曰:“吾预知当尔。非圣也,但更事多耳。”

————————————————————————

分享文件:

本文档由JYYW整理只用作读者试读欣赏!请二十四小时内删除,喜欢作者请支持正版!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x\\h\\w\\x\\6\\c\\o\\m(x/h/w/x/6/点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