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穿着龙袍穿越了!

关灯
护眼
第 37 章 第三十七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

第37章·第三十七章

“……”

大概是因为()•(),穿越到了这个时代➫[(.)]➫()•(),对刘秉来说就是最大的惊吓,以至于他在听到卫觊的这句话时,明明已被惊得差点没回过神来,也只是眼帘极其缓慢地开闭了一下。

眼尾无意识的颤动,也被未敢直视天颜的卫觊忽略了过去。

可在这一句句话突然砸到他面前的时候,刘秉的心中,绝不像是他所表现出来的那么平静。

卫觊他刚才说了什么?

董卓来信威胁卫氏,将“陛下”行踪告知于他???

别人不知道,他刘秉还能不知道吗?他又不是真的弘农王!

真正的弘农王应该还在洛阳,因变成了废帝,身在董卓的监视之下,他能骗的,也就是那些没见过皇帝的人,瞎扯一通洛阳里的那个皇帝是假的,又不能骗过董卓!

总不能是真的弘农王也因某些意外,侥幸从董卓手下逃了出来,然后阴差阳错之间,有一封搜捕他的信被送到了卫觊这里……吧?

“你此话何意?”急性子如张燕,已一步上前抓住了卫觊的领口,将他从跪地中拉拽了起来。

刘秉嘴角一抽,眼看着卫觊这高个儿还半屈着腿,让张燕这威逼的动作愣是少了几分威势。

“将他松开。”

张燕听话地退到了一边。

卫觊来不及整理自己的衣领,就见刘秉已走到了他的面前。

这位年轻的陛下光从面容来看,应当并未经历多少风霜,确如账房所说,是贵人所有的面相。此刻号令发出即得下属遵从,惊闻讯息而面色不改,又平添了几分沉稳的威仪。

卫觊一时有些分不出刘秉眼中的情绪,下意识地将手中的那封信递了出去。

刘秉接信,轻描淡写地将它又送了出去,“仲达,念给他们听。”

张燕仿佛挨了一句“遇事要沉稳些”的告诫,将目光往旁边一飘,却见吕布也没站在原本的位置上,只不过是比他慢了一步,顿时又找回了点信心。

听得司马懿接过信来,将其中的内容原原本本地念给了众人听。

果然如卫觊所说,是董卓来信威胁,希望他尽快前去调查清楚,弘农王是不是身在黑山军中,以及那句“卫氏富贵前程,尽决于君。”

吕布脱口而出:“这董卓老贼也未免太过阴险了!若不是陛下有本事,已从河内扩张至河东,还真要让我们在门前起火。”

这义愤填膺的模样,早让人看不出,他此前还有为董卓效力的时候。

说起门前起火,新手村遇上精英怪,明明他才更符合。

“将军此话说来不妥,纵然陛下并未抵达河东,草民也不敢听从董卓之言!”卫觊再度跪地垂头,为自己辩解,“先前,我只是不知是陛下在此,误解了刘太守贩卖河东精盐之事,以为刘太守也有悖逆之心,才于言谈之间多有得罪。若早知是陛下,何必谈什么买卖,便是要我卫氏倾囊相助又如何呢?”

()•()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

的助攻,用好这份认证,准是没错的!

他心中快速地思量,再度开口:“我想请你,给董卓回一封信。”

卫觊急忙离席而拜:“陛下切莫说请,卫觊必当效劳。”

刘秉叹了口气:“此事牵连甚广,我也已经不是天子,卫伯觎忠心汉廷,不为董贼强权所慑,已是天下难得,我敬你的抱负与忠心,说一句请字又如何呢?想朕长至如今,空有年岁而已,自登大宝后何曾为百姓为天下做过什么事情,却只见大将军与宦官相斗,惹来这种种祸患。如今,卢公这等忠贞汉臣仍在朝中斡旋,不知安危,卫氏本可安居河东,也被牵扯了进来,我心中有愧啊。”

堂上众人唏嘘。

明明陛下所说不错,没有何进和宦官之间的争斗失控,就没有后面的种种,但陛下是个有本事有抱负的好皇帝,如今也已重新掌握了立足之地,现在又先说出了这一句句反思,谁又能觉得他有问题?

刘备就出言安抚道:“陛下不必归罪于己身,宦官与党人的矛盾爆发,本就是多年积怨,追根溯源,已是二十年前的事情。陛下当时都还未出生,何必为此负责。如今当务之急,是董贼已知陛下所在,这封结盟书信可能并不仅仅发往河东卫氏,也不是人人都能有卫氏觉悟,还应早做准备!”

“不错!”张燕同意道,“若董卓已有猜疑,打算来放冷箭,那咱们就和他明着来,把陛下的旗号打出去!还有,袁绍不是来信,希望我们替他分散开韩馥的注意,让他能自由行动、招募兵卒吗?我这就带人去做!那曹操,不是在陈留和张邈举兵,准备讨伐董卓吗?咱们和他联手,直接问个明白,他尊哪个陛下!”

他斜眼一觑卫觊:“你看我做什么,我说错话了吗?”

卫觊:“……”

他不是觉得张燕说错话了,他是觉得,自己已经错过了太多的东西!

这又是袁绍又是曹操的,让他恍惚在想,他之前的那一番表态,是不是还有些不够分量啊。

幸好,陛下的下一句话便是对着他来的。

“伯觎,我要你去信董卓,告知于他,你会想办法调查清楚黑山军底细,再将吕将军暗投黑山军一事作为信报,夹带信中,告知于董卓。至于河东盐池归属,一应不提,只说你还会借机拜访太守,问明他的立场。”

吕布颇为不解,却见一旁的司马朗司马懿两兄弟各自面有恍然,仗着腿长往旁边桌案下轻踹了一脚:“这什么意思?”

司马懿无语地转头,压低了声音解释:“拖延时间的意思。”

董卓居然写信给卫觊,可见他还不知道,卫氏被陛下敲了这么一笔,他那边的消息是滞后的。虽然他发现了洛阳的皇帝是替身,但并未想到,真正的陛下已将势力发展到了这个地步,而这个信息差,就是他们可以利用的机会!

让卫觊提起吕布与黑山军正式联手,也算是卫觊没瞒着董卓,起码董卓为了等下一条消息,也会或多或少给些时间。

果然,陛下紧跟着说道:“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

翻晒清点的工作。

手脚勤快的妇人已在按序抽皮去根,再由那些打杂的孩童将其送至后面的库房。

再向里走,盐池的外围已增兵把守,除了看得出精锐模样的前并州军,剩下的大多是从黑山军与白波贼中遴选出来的。但卫觊看得出来,这群人平日里的饭食应当不差,否则养不出这等精气神来。

而相比于这些守军,更让卫觊震惊的,还是一个个盐池也已在这短短时日间,经过了大幅的改造。

“这里……”

“这是陛下提出的精制食盐之法,卫氏范氏所得的精盐和先前并不是一套制作流程,是放弃了前面的几处池子,只保最后一池的产盐。盐中的杂质都已被滤在了前面,我说它能延年益寿,也不算骗了伯觎吧?”

卫觊怔怔地应了一声“是”。

他甚至觉得,陛下和刘备都厚道得过分了,他早该收回那句“比董卓还过分”的话。

目之所见,都是下地掘池的劳工,和在最后的咸池中堆盐的身影,虽工序比之前繁复,但产盐的效率并不低。

此地也俨然一派井井有条的样子,和他之前误会是匪寇占据此间的样子大相径庭。

又听刘备在旁说道:“你看,这里先前虽是盐监,但办事着实不力,陛下要重定江山,从这处产盐之地开始,也算是个好兆头。”

“是……何止是个好兆头。”卫觊下意识地接道。

一个有本事的皇帝麾下会聚集能臣干将,但真能做稳这个位置,绝不能只靠着能臣。他此前觉得陛下有先祖之风,这句评价应当没有说错。

他更觉庆幸的是,陛下不止是一位悄然崛起的明君,还应当是一位仁君。

在瞧见陛下来时,那边有一位老盐工匆匆拎着盐铲就小跑了过来,和陛下汇报着什么。自卫觊在后方所见,陛下的侧脸上不见有不耐烦的神色,而是认真地听了一阵,随即低声回了两句什么。

又见陛下开口发问,那老盐工连忙伸手一指,为陛下指明了方向。

随后两方别过。

司马懿小跑着过来,向他们这些后面跟来的人说道:“陛下说,他先过去瞧瞧,看看那于夫罗是何许人也,能否担得起重任,几位先在此地自行走动。”

卫觊原本就有些心情复杂,此刻也点头应下。

但眼看着司马懿又已跟着刘秉去了,怎么看都像是他的同类竞争对手走得比他快,他又开始焦虑了。

刘备本欲走开,却被卫觊拉住了衣袖:“玄德,我想向你问个话。”

他指了指眼前的盐池,打听道:“你觉得,等此地的精盐有了官营的名头,正式向外兜售的时候,应当售价几何?”

刘备不解:“伯觎问这个作甚?”

卫觊连忙回道:“当然是因为,若是高于一斗八十钱,我便即刻将钱补上!”

司马懿的父亲人还在洛阳呢,这两个年轻的一定不能当家做主,他不一样,他有绝对的决策权!只是现在还缺一个名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

头,名正言顺地把钱送到陛下的手中。

刘备:“……那还是得问问陛下吧。”

怎么说呢,这会儿他和张飞也是一个想法了。卫觊此人,前倨后恭的反差,是不是也太大了一点!

难道,这就是河东的民风吗?

……

刘秉不知后方有人还想加码,只是带着司马懿,顺着那盐工的指示,走向了于夫罗的所在地。

匈奴人的长相还是好认的,在一众充入此地的盐工中也没几人,此前还闹出过一些事端,那也不怪老盐工将他记牢了。甚至在送刘秉离开时,还多告了两句状,说他干活不太安分。

倒是有个年轻人,之前和人打斗弄伤过腿脚的,还算是个老实人,也不知道是怎么和这个匈奴人混到一处去的。

刘秉也远远就瞧见,那胡髭满面的匈奴人,正抓着那个被吕布打伤的“老实人”在说话,大约是因体力不错,已干完了活计,有了忙里偷闲的工夫。

他一声未出,从后方的垄上缓步走了过去,并未引起于夫罗的注意,听到他还在用蹩脚的汉话和徐晃交谈。

“我真觉得这个想法挺不错的,你怎么就非觉得不行呢?”

司马懿立时皱起了眉头,只觉那盐工说他不安分果然不假!一听这话就知道,此人必定要做些图谋不轨的事情。说不定还是想要在此地劫掠一番,鼓动此地的人重新杀出去。

也不知道光靠着赵云张辽带兵戍守在此够是不够。

可眼见陛下未动,他还是耐着性子听了下去。

徐晃颇为无奈,一把推开了于夫罗凑上来的脸:“阿豹今年才十一岁。你怎么做爹的?”

“十一岁怎么了?”于夫罗理直气壮,“我们匈奴人长相成熟,别看他年岁只有十一,长得就跟十五一样,力气也不小,在这盐场里务工,可以说是谁也挑剔不出毛病来。”

“当个盐工总比之前当个贼要好吧?何况在这里,当盐工比外面那些搬苎麻的工钱不知道高出多少。我听说你们中原有一句俗话,叫什么来着?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是不是?嘿,我可跟你说,阿豹就这情况!”

“公明,我也不用你做什么,就帮我个忙,证明阿豹明日到十五岁生辰就行,怎么样?就算真的被人发现了,我也绝对不会把你给供出来,就说……之前我是提着铲子架在你脖子上,逼迫你这么说的。”

瞧瞧,他是多么仗义的一个人。

至于徐晃此时更想叹气的表情,他就权当没看到了。

于夫罗的目光忽然瞥向了一旁的田垄,在瞧见了刘秉和司马懿后,非但没觉自己的“计划”被人抓包了,反而顿时目光一亮!

“你看——那瘦胳膊瘦腿的家伙,还有那个一看就没有十五的,都在这里了,跟我一个想法的,必定不少!”

司马懿迎着这个无礼的打量,不由额角一跳,勃然怒道:“放肆!陛下也是你能非议的!”

于夫罗哈哈笑道:“你看你看,他被我这么一说还生气了。”

可突然之间,他的笑容又凝固在了脸上,一点一点地又将头转了回去,定格在了刘秉的身上,也终于后知后觉地意识到,面前的两人穿着的并不是盐场务工的衣服,手中也没有一把醒目的盐铲。

匈奴人呆住了:“……陛,陛下?”

他——他在喊谁陛下?

【作者有话说】

呱唧呱唧,恭喜野生小朝廷又添一路野生的兵力,看!南匈奴!

第38章·第三十八章\\x\\h\\w\\x\\6\\c\\o\\m(x/h/w/x/6/点看)!

', '')